导航栏 ×
66职场网 > 职场资料 > 导航 >

李煜的诗

李煜的诗

发布时间:2025-07-07

李煜的诗(推荐十七篇)。

⧈ 李煜的诗

《虞美人李煜课件》


李煜,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皇室王爷,以其出众的文才和美丽的容貌而闻名于世。他的诗作《虞美人》更是成为了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而今天,我们将通过一份课件,来深入了解这位李煜王爷和他的作品《虞美人》。


第一章:李煜的生平和背景


李煜生于北宋宣和年间,成长在一个宇文家族的皇室。自幼聪明好学,广泛涉猎文学艺术。他的一生并不平顺。在他父亲去世后,李煜被迫做了一个被宋夏两国笑柄的弃王,在他的统治下,杨家将和吴家将接连离散。尽管如此,李煜却并没有放弃对艺术的追求,他在囚禁之地仍然坚持创作诗歌。李煜可谓历经坎坷,却始终没有失去对美的追求。


第二章:《虞美人》的创作和内涵


李煜所创作的《虞美人》是他对美的恋慕与向往的写照。这首诗以“虞美人”为主题,将李煜对美的思念和痛楚表达得淋漓尽致。在诗中,李煜描绘了一个虞美人的形象,她美丽动人,众人为之倾倒。而诗人自己则因为无法与她相见,痛苦地流连在思念之中。《虞美人》一诗中的每一个字眼都透露着深深的思念与渴望,从中我们不仅能感受到李煜对美的热爱,也能深切体会到他内心深处的痛苦和无奈。


第三章:诗人的写作风格和技巧


李煜的诗歌在北宋文坛上独树一帜,他的文字清新婉约,优美流畅。他善于运用夸张手法、对比手法和象征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他以绮丽的词藻来形容诗中人物和景物,给读者带来视觉上的享受。他在诗中抒发思念之情时,常用典故和隐喻,使诗歌的内涵更加深远。这些独特的风格和技巧使得李煜的诗作更加生动而丰富。


第四章:李煜的影响和地位


虽然李煜的一生充满坎坷,但他的文学成就却无可否认。他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广为传诵,而且影响着后世的文学创作。他对后世文学界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被誉为“北宋绝世才子”。《虞美人》更是成为了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被广泛研究与欣赏。


在课件的最后一页,我们将看到一幅李煜和虞美人的画像。这幅画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精心的色彩运用,生动地再现了虞美人的容貌和李煜对她的思念之情。这幅画将使我们更加直观地了解李煜和虞美人的形象,增添了我们对他们的认识和想象。


通过这份精心制作的《虞美人李煜课件》,我们深入了解了李煜这位才子王爷的生平和作品《虞美人》。他在逆境中坚持追求美,他的诗作也因其独特的风格和才华而流传至今。他的艺术成就永远地镌刻在历史的长河中,成为了我们学习和欣赏的对象。


(注:本文创作过程中参考了相关资料进行,文中涉及到的具体内容可能有所偏颇,供参考阅读。)

⧈ 李煜的诗

唐-李煜

迢迢牵牛星,杳在河之阳。

粲粲黄姑女,耿耿遥相望。

莺狂应有恨,蝶舞已无多。

揖让月在手,动摇风满怀。

病态如衰弱,厌厌向五年。

衰颜一病难牵复,晓殿君临颇自羞。

冷笑秦皇经远略,静怜姬满苦时巡。

鬓从今日添新白,菊是去年依旧黄。

万古到头归一死,醉乡葬地有高原。

人生不满百,刚作千年画。

日映仙云薄,秋高天碧深。

乌照始潜辉,龙烛便争秉。

凝珠满露枝,游飏日已西。

肃穆寒初至,九重开扇鹄。

四牖炳灯鱼,羽觞无算酌。

倾碗更为寿,深卮递酬宾。

⧈ 李煜的诗

李煜是一个悲剧,一个让人看了泣涕涟涟的悲剧,只可惜,欣赏他的人太少了。有的人不屑于提他,嫌他懦弱无能,最后连老婆被人糟蹋了也只能忍气吞声。爱情成为了他抚不平的伤口,在岁月的烈烈劲风里滴血,心黯然的哭泣着。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美好誓言变成了天大的谎话,哄得人哭都哭不出声来。而我一直都没觉得他懦弱,从那苟延残喘的哀怜声里我听出了一个仁者对百姓无比的爱,从那暗暗的牢房里回荡的叹息声中我听到了一颗对于爱的执着的心的跳动。我只能说,那是他的无奈。世人的误解真的有三人成虎的威力,李煜就是有一百张嘴,终究也只会用唾沫淹死自己,而于他人却只是一个小丑在声嘶力竭。死去的人什么也不知道了,若是地下有知,我会告诉李煜他的无辜。李璟也说不上不是一个好皇帝,我们同情他没有一个虎狼子。我总在慨叹李煜生在了一个乱世,但转念一想,乱世应该出英雄啊,所以李煜彻彻底底不是一个英雄。想想那黄袍加身者,天壤之别啊。但历史却硬是让李煜享有了九五之尊的殊荣。一个无心于皇冠帝冕的人稀里糊涂的成了南面王,这只能说是阴差阳错,可事实上偶然又那样顺利的朝着必然发展。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一个醉心于一纶茧,一轻鈎,万顷波中得自由的渔父,最终没能实现自己的美梦,倒是极大地转了180。大概有些东西就是这样的,越是争取却越容易失去,还是老庄看得透彻无欲则刚。

⧈ 李煜的诗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 —— 李煜《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

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 —— 李煜《虞美人·风回小院庭芜绿》

闲梦远,南国正清秋: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 —— 李煜《望江南·闲梦远》

凭阑半日独无言,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 —— 李煜《虞美人·风回小院庭芜绿》

炉香闲袅凤凰儿,空持罗带,回首恨依依。 —— 李煜《临江仙·樱桃落尽春归去》

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 李煜《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

冉冉秋光留不住,满阶红叶暮。 —— 李煜《谢新恩·冉冉秋光留不住》

雍雍新雁咽寒声,愁恨年年长相似。 —— 李煜《谢新恩·冉冉秋光留不住》

紫菊气,飘庭户,晚烟笼细雨。 —— 李煜《谢新恩·冉冉秋光留不住》

⧈ 李煜的诗

在中国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有无数英雄人物征战沙场,立下战功;有无数文人雅士吟诗诵词,名垂千古;有无数在各行各业做出突出贡献的人。但令我印象最深的却是你——南唐后主李煜。

李煜,我想对你说:我知道成为皇帝并不是你的本意。你生于五代十国的乱世,是父亲李璟的第六子,叔叔被二哥所杀,其余兄弟均已病故,南唐皇族只剩下你一人,你不是自己要当上皇帝,而是被父亲“推”上皇位。

李煜,我想对你说:你在诗词上的成就值得肯定。在北宋的庭院中,你怀念故国,将万般愁绪化为婉转凄美的词句,“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一曲《相见欢》记录了你心中的亡国之恨,你在这小小的庭院中达到了人生的最高点,却因一首《虞美人》而被认为有“复国”思想,在船上被北宋皇帝暗中毒死,命丧黄泉。《虞美人》也成了你的绝笔词。“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你再次将这心中的愁绪形象化,词中蕴含了你对昔日宫廷生活的怀念,对江南水乡的留恋。

李煜,我想对你说:在位的十六年里,你当然也有过错。在位期间,你不能明辨是非,难以区分贤臣与奸臣,曾错杀了直言讽谏的臣子。你性情温和,优柔寡断,没有识珠的慧眼,有的只是风花雪月的词。你虽在诗词上卓有建树:后期作品善用比喻,情景交融,却缺乏治国的才能,你没有履行一个皇帝的职责,没有让你的百姓过上幸福的生活,这就是你人生中最大的缺憾。

李煜,你的政治作风使你被朝中有识之士谩骂,你在诗词上的成就却被《人间词话》评论为“词至李后主,而眼界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李煜,我想对你说,东方不亮西方亮,你在政治上失意,但在诗文上却达到了令人惊叹的高度

⧈ 李煜的诗

闲梦远,南国正芳春。船上管弦江面渌,满城飞絮辊轻尘。忙杀看花人!

闲梦远,南国正清秋。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

译文

闲梦悠远,南国春光正好。船上管弦声不绝于耳,江水一片碧绿,满城柳絮纷飞,淡淡尘烟滚滚,忙坏了看花的人们。

闲梦幽远,南唐故国正值秋高气爽的清秋。辽阔无际的江山笼罩着一片淡淡的秋色,美丽的芦花深处横着一叶孤舟,悠扬的笛声回荡在洒满月光的高楼。

注释

⑴望江南:此词调名一作“望江梅”,又作“忆江南”。李煜此词调名下共二首,《花草粹编》置于《望江南》下,未析为二首。《全唐诗》、《历代诗余》将此调下二首与《望江南》二首归为一调,计为四首。

⑵闲梦远:闲,指囚禁中百无聊赖的生活和心情。梦远,指梦见遥远的地方,也指梦长。

⑶南国:一般指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区,这里指南唐国土。正芳春:正是春光明媚的时候。芳春:美好的春天。唐陈子昂《送东莱王学士无竞》有“孤松宜晚岁,众木爱芳春”句。

⑷管弦:管乐器与弦乐器,也泛指乐器,这里指各种乐器共同演奏。江面绿:指春天里江水明彻而泛绿色。绿,也作“渌”,水清彻的样子。

⑸飞絮:飞扬的.柳絮。辊:有本作“滚”(gǔn),翻滚,滚动,转动。轻尘:指车马过后扬起的尘土。此句比喻柳絮像细微的尘土在空中地下翻滚。

⑹忙杀:犹言忙死。杀:同“煞”,形容极甚。忙杀,《花草粹编》、《全唐诗》等本作“愁杀”。

⑺清秋:天高气爽的秋天,指深秋。唐杜甫《宿府》有“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句。

⑻寒色:指自然景物在寒冷时节的颜色,即秋色。暮:萧本二主词等本中作“远”。

⑼芦花:芦苇花絮。隋江总《赠贺左丞萧舍人》有“芦花霜外白,枫叶水前丹”句。泊:停泊,停放。

⑽笛在月明楼:全句意谓笛声发自于月光照耀下的高楼。月明:月光明照。▲

参考资料:

1、(清)朱孝臧编选;思履主编 .宋词三百首彩图全解详注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2.05 :第62页 .2、郭彦全编著 .历代词今译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4.09 :第43页 .

参考赏析

写赏析 写赏析

赏析

这两首同调的词,描绘了两幅江南美景。全词以“闲梦”起,以秋意收,用凄寒冷寂的秋景直抒作者孤苦怀思的悲情,缀笔不多而气氛浓郁,未见雕琢而含蕴深远,描摹生动,笔笔见情,足见才力。第一首写春景。“闲梦远,南国正芳春。”概括写出广大的江南地区,正是春暖花开的美好季节。春之名“芳”,使人如见百媚千娇的花容,如▼

创作背景

开宝八年(975年),宋军攻破金陵,李煜被迫降宋,被俘至汴京(今开封),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词人通过此词表达了对故国清幽自在的情境和人物的追慕之情。▼

作者介绍

李煜

李煜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于宋建隆二年(961年)继位,史称李后主。开宝八年,宋军破南唐都城,李煜降宋,被俘至汴京,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后因作感怀故国的名词《虞美人》而被宋太宗毒死。李煜虽不通政治,但其艺术才华却非凡。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千古杰作《虞美人》、《浪淘沙》、《乌夜啼》等词。在政治上失败的李煜,却在词坛上留下了不朽的篇章,被称为“千古词帝”。...

⧈ 李煜的诗

31、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32、昨夜风兼雨,帘帏飒飒秋声。烛残漏断频欹枕,起坐不能平。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醉乡路稳宜频到,此外不堪行。

33、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34、李煜作为亡国之君,所以他的许多诗词中充满了伤感,而且唯美、凄惨,比如《虞美人》中的名句“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问君能有几多愁?拾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美的让人室息!如果我。现在心情不好的时候,又在观赏美景的时候,也会随口轻吟一下这两句诗词!

35、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36、故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是后主为人君所短处,亦即为词人所长处。”

37、天上人间。

38、满林的花都谢了,这花是春天的花,是美好季节的花,是最鲜艳的红色的花。那最美好的季节,最美的颜色,满林的盛装,居然一片不留的都谢了。“太匆匆”,怎么这么快就什么都不存在了!其实不只是每年的春天“太匆匆”,连我们的一生回头一看,那也真是太匆匆啊!生死是一个轮回,谁能不死,谁的生命不是像花儿一般,最终将面临凋谢的命运!这是无常的、必然的。人生除了这种无常的悲哀之外,还面临着苦难,充满了挫折,真是“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啊!正如花儿怎么经得起这凄风寒雨的昼夜摧残,却也无可奈何啊?

39、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一旦归为臣虏,沉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40、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41、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有人说,在我国历史上,如果少了象李煜这样一个皇帝人们也许不会太在意,但是,如果少了象李煜这样一位词人恐怕就会给后人留下一些遗憾。此话看来,很是在理。李煜是五代十国时期的南唐后主,词作远过于他在位期间的作为,尤其是亡国以后的词作相当沉痛、深切和凄恻动人,如果撇开思想内容,仅就艺术技巧来说,大部分词作已经达到了词的最高境界,特别是小令。这首《相见欢》又名《乌夜啼》便是他自述囚居生活,抒写离愁的力作。此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情景交融,感人至深。首句“无言独上西楼”看似平淡,意蕴却极为丰富。“无言”并非真的无言,从一个“独”字便可看出,是无人共言。登“西楼”,词人可以东望故国。仅六字,一下子简练的勾勒出主人公的凄惋、悲苦的神态。接着“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用月光笼罩下的梧桐突出环境的寂寞清冷,用“深”字用得极准确,极通俗,真可谓境界全出。上片十八字共写了四项内容,即人物、地点、时间、季节,虽然只是疏笔勾勒,但却是一副非常美丽的图画,而且背景极为广阔,读之使人如身临其境,正如王国维《人间词话》言:“一切景语皆情语。”下片具体写离愁,是词的旨意所在,也是这首词写的最深刻的地方。“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像波涛汹涌,把全篇推向高潮。离愁本身是一种抽象的思想情绪,它能感觉到,但却看不见,摸不着,要对它本身作具体描写,确实非常困难。然而,在这首词中,词人通过比喻使之变得具体可感,而且表达得如此贴切、自然,以至成为千古名句。“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又用了一个比喻,写离愁的另外一个境界,即人对它的具体感受。这种感受是不可名状的,不知是什么滋味,它既不能用酸、甜、苦、辣之类滋味来概括,也不能用任何一种具体东西的滋味来比拟,它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所以只能称之为“别是一般滋味”,亦即稼轩词所谓“欲说还休”,可见词人体验之深,愁情之苦。《虞美人》广为流传。全词区区三十六个字,同一首七绝差不多,但在这简短的篇幅中,词人却把离愁的愁人、缠人写得无比深刻,凄凉、寂寞、孤独的心情袒露得栩栩如生,感人至深,读者为之泪下:《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是李煜最后的一首感怀故国的名作,作者以形象的比喻,诘问的口吻,悲愤的情怀,激宕的格调,放笔悲号,写尽亡国君主的哀愁。上阕曲调高亢悲慨,唯有作家经历过大灾难,炼就大手笔,才能究诘人生,写有如此深度和力度的词作,大有负荷全人类之悲哀的气概。下阕则用了曲笔,“朱颜改”暗描江山易色,“改”字点出全词题旨:是悲恨的根源。最后,词人把难以说明的去国之思、失国之悲、亡国之恨全部纳入一个“愁”字中了。“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真乃千古绝唱。王国维说:“尼采谓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后主之词,真可谓以血书者也。”宋黄升《花庵词选》称:“此词最凄惋,所谓‘亡国之音哀以思’”。是也。

⧈ 李煜的诗

1.《病起题山舍壁》

作者:李煜

山舍初成病乍轻,杖藜巾褐称闲情。

炉开小火深回暖,沟引新流几曲声。

暂约彭涓安朽质,终期宗远问无生。

谁能役役尘中累,贪合鱼龙构强名。

2.《阮郎归》

作者:李煜

东风吹水日衔山,春来长是闲。

落花狼藉酒阑珊,笙歌醉梦间。

春睡觉,晚妆残,无人整翠鬟。

留连光景惜朱颜,黄昏独倚阑。

3.《采桑子》

作者:李煜

辘轳金井梧桐晚,几树惊秋。

昼雨如愁,百尺虾须上玉钩。

琼窗春断双蛾皱,回首边头。

欲寄鳞游,九曲寒波不溯流。

亭前春逐红英尽,舞态徘徊。

细雨霏微,不放双眉时暂开。

绿窗冷静芳音断,香印成灰。

可奈情怀,欲睡朦胧入梦来。

4.《梅花》

作者:李煜

殷勤移植地,曲槛小栏边。

共约重芳日,还忧不盛妍。

阻风开步障,乘月溉寒泉。

谁料花前后,蛾眉却不全。

失却烟花主,东君自不知。

清香更何用,犹发去年枝。

5.《木兰花》

作者:李煜

晓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

凤箫声断水云闲,重按霓裳歌遍彻。

临风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未切。

⧈ 李煜的诗

夜,已经深了。台灯昏黄的灯光,使人昏昏欲睡。书桌上的《南唐二主词》,逐渐模糊了我的双眼。我终究没能抵挡住浓浓的睡意,伏在书桌上沉沉入梦……

梦转千年……我竟化作一枚玉佛静静地躺在南唐后主李煜的手心!

开宝五年

深夜,南唐宫殿内依旧灯火通明,一派歌舞升平。李煜斜靠在软榻上,左拥小周后,右揽花蕊夫人,调笑饮酒,无比快活。

“临风谁更飘香榭,醉拍栏杆情味切。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踏马蹄清夜月。玉佛呀玉佛,你可知否,此等生活真是美哉!”李煜醉眼朦胧地望着我说道。

“国主,你为何日日流连后宫,不愿过问国事啊?”我忍不住开口道。

“小小玉佛怎可说话!”李煜大惊,而后突然露出微笑,“是了,既称之曰佛,能说话也不奇怪了。”接着苦笑一声:“汝怎知朕之所思,朕本无意为君王,唯想寄情于山水,怎奈为势所逼,而今为君,实属无奈。”

“国主只道无意为君,又可曾想过南唐百姓之安危!”

“百姓……”李煜斟酒的手突然顿住,“百姓自有佛祖庇佑。”

我唯有沉默,李煜啊李煜,愿你日后不要后悔才是。

开宝八年

阴云低垂的清晨,细雨蒙蒙中的南唐宫殿,虽然依旧金碧辉煌,却处处透着肃杀的气氛,李煜坐在龙椅上,面容苍白,泪眼朦胧。

“这国,终是亡矣,玉佛啊,汝说朕日日拜佛,世上无一人之诚心能与朕相比,为何佛祖却未庇佑朕,庇佑朕的江山子民呢?”

“国主啊,你为何如今还未醒悟,南唐亡国虽本就为大势所趋,再贤明的君主也难以将其挽回,但你却也从未将心思放于国家子民之上,整日纵情歌舞,酒肉池林,毫无强国之意啊!”我叹息道。

李煜猛地怔住,而后又缓缓闭上双眼:“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罢了罢了……”

李煜站起身来,脱下金光闪闪的龙袍,一步一步走下台阶,出城跪降,于众人的唏嘘声中,北上东京……

太平天国三年

寒风萧瑟,烟雨凭栏之中,李煜清瘦的身影独伫小楼。

“时至今日,皇上可曾有所悔悟?”我问道。

“沦落至今,吾之过也。朕本以为国亡便是解脱,身为一国之君,内心竟隐隐期盼那日早些到来。不料等到亡国之时,吾心却丝毫未觉轻松半分,反而受到剜心之刑般的痛楚。如今,朕才知道,那是无尽的悔恨啊……”

李煜长叹,闭上眼睛,一滴清泪划过他消瘦的脸颊……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吾心系山水间,却无奈生于帝王家。是天之错还是吾之过啊?”

七夕之夜,一弯惨淡的残月悬挂空中。歌伎们正在吟唱《虞美人》,李煜凄惨一笑,端起宋太宗赐来的毒酒,一饮而尽……

我突然惊醒,看着眼前的《南唐二主词》,抬手抹去眼眶中的泪水,唯有长声叹息:“做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做君王!”

书中插图上的李煜似乎也在频频点头,但那眼神,明显暗淡。

我合上书,收拾思绪。

李煜啊李煜,也许,你确实不适合当帝王。但是,不适合并不代表没有责任,没有担当。你沉浸于小我,将自己的责任抛之脑后,置百姓的生死而不顾。真是愧为人君啊!既然,做了君王,你就应该尽到自己的责任,勇于承担,敢于面对,有所作为!那样,即使无法改变大局,但你肯定会无怨无悔!

做词人,惊才绝艳;为人君,尽心竭虑!

这,才是我心目中的真李煜!

⧈ 李煜的诗

作品原文

浪淘沙令①

李煜

帘外雨潺潺②,春意阑珊③,罗衾不耐五更寒④。梦里不知身是客⑤,一晌贪欢⑥。

独自莫凭栏⑦,无限江山⑧,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作品注释

①浪淘沙令:原为唐教坊曲,又名《浪淘沙》、《卖花声》等。唐人多用七言绝句入曲,南唐李煜始演为长短句。双调,五十四字(宋人有稍作增减者),平韵,此调又由柳永、周邦彦演为长调《浪淘沙漫》,是别格。

②潺潺(chán):形容雨声。

③阑珊:衰残。一作“将阑”。

④罗衾(音qīn):绸被子。不耐:受不了。一作“不暖”。

⑤身是客:指被拘汴京,形同囚徒。

⑥一晌(shǎng):一会儿,片刻。一作“饷(xiǎng)”。贪欢:指贪恋梦境中的欢乐。

⑦凭栏:靠着栏杆。

⑧江山:指南唐河山。

作品译文

门帘外传来雨声潺潺,浓郁的春意又要凋残。罗织的锦被受不住五更时的冷寒。只有迷梦中忘掉自身是羁旅之客,才能享受片时的欢娱。

独自一人在太阳下山时在高楼上倚靠栏杆遥望远方,因为想到旧时拥有的无限江山,心中便会泛起无限伤感。离别它是容易的,再要见到它就很艰难。像流失的江水凋落的红花跟春天一起回去也,今昔对比,一是天上一是人间。

创作背景

此词是作者去世前不久所写。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二十九《西清诗话》:“南唐李后主归朝后,每怀江国,且念嫔妾散落,郁郁不自聊,尝作长短句云‘帘外雨潺潺……’含思凄惋,未几下世。”

作品鉴赏

此词基调低沉悲怆,透露出李煜这个亡国之君绵绵不尽的故土之思,可以说这是一支宛转凄苦的哀歌。

上片用倒叙,先写梦醒再写梦中。起首说五更梦回,薄薄的罗衾挡不住晨寒的侵袭。帘外,是潺潺不断的春雨,是寂寞零落的残春;这种境地使他倍增凄苦之感。“梦里”两句,回过来追忆梦中情事,睡梦里好象忘记自己身为俘虏,似乎还在故国华美的宫殿里,贪恋着片刻的欢娱,可是梦醒以后,“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浪淘沙》),却加倍地感到痛苦。

过片三句自为呼应。说“独自莫凭栏”,是因为“凭栏”而不见“无限江山”,又将引起“无限伤感”。“别时容易见时难”,是当时常用的语言。《颜氏家训·风操》有“别易会难”之句,曹丕《燕歌行》中也说“别日何易会日难”。然而作者所说的“别”,并不仅仅指亲友之间,而主要是与故国“无限江山”分别;至于“见时难”,即指亡国以后,不可能见到故土的悲哀之感,这也就是他不敢凭栏的原因。在另一首《虞美人》词中,他说:“凭栏半日独无言,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眼前绿竹眉月,还一似当年,但故人、故土,不可复见,“凭栏”只能引起内心无限痛楚,这和“独自莫凭栏”意思相仿。

“流水”两句,叹息春归何处。张泌《浣溪沙》有“天上人间何处去,旧欢新梦觉来时”之句,“天上人间”,是说相隔遥远,不知其处。这是指春,也兼指人。词人长叹水流花落,春去人逝,故国一去难返,无由相见。

这首词,情真意切、哀婉动人,深刻地表现了词人的亡国之痛和囚徒之悲,生动地刻画了一个亡国之君的艺术形象。正如李煜后期词反映了他亡国以后囚居生涯中的危苦心情,确实是“眼界始大,感慨遂深”。且能以白描手法诉说内心的极度痛苦,具有撼动读者心灵的惊人艺术魅力。此词就是一个显著的例子。

作者简介

李煜(937—978年),五代时期南唐后主。字重光,号钟隐。继位的时候,宋太祖赵匡胤已经称帝三年,宋朝已先后灭掉后蜀、南汉,南唐形势岌岌可危。继位十年后,自贬国号为江南,改称国主(世称李后主),派遣使臣朝宋。李煜好声色,迷信佛教,只希望通过每年向宋朝进贡来苟延求存。宋太祖开宝七年(974年),宋朝派遣曹彬率师南伐,次年攻占金陵,将李煜俘获到汴京。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978年)被毒死。

李煜善于写词,词作内容大部分都是描写宫廷的腐化生活,风格浮靡。进入汴京以后,他的词作多寓身世感慨,情致凄婉。后人将他的词作与其父李璟(南唐中主)的词作合刻为《南唐二主词》,《宋史》、《五代史》有传。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千古杰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乌夜啼·昨夜风兼雨》等词。被称为“千古词帝”。

⧈ 李煜的诗

在上学期末的国学经典社团展示课上,我荣幸地成为百家小讲师中的一员。许多种想法在我脑中做斗争:我应该讲人世间的真理《道德经》,还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或是唐朝时期诗人不同的命运?几种想法在我脑海中闪过,我确定了最终答案钟峰白莲居士李煜。

从李煜的命运来看,他曾经公子变皇孙,老六变长子,酣睡卧榻旁,双娇配才子。但他也是悲剧的,他做过被俘虏的国主,被侮辱的丈夫,被毒死的降王。于是词史上的一代天王,在他降临俗世的同月同日魂归天上,以一种最痛苦的方式,永恒地解脱了他灵魂的痛苦他最终把祖宗打下的江山拱手让给他人,成了亡国君、阶下囚,也因此被世人瞧不起,而我却不以为然。

有人说他是才子、是词人、是帝王。作为词人,他是成功的;作为帝王,却是失败者。作为皇帝,李煜是个失败者,且败得一塌糊涂。李煜原名李从嘉,继位后改名为煜,煜是光明照耀的意思,说明李煜在继位初期对自己和国家的未来很有远大抱负。但李煜命中注定不是当皇帝的料他是天生的才子,人长得英俊潇洒,史书上这样描述神骨秀异,目有重瞳,生性聪颖,喜好读书。他工书法,善绘画,能诗善词,精通音乐。与历史上明君比起来,李煜治理国家确实有很大差距: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他们都是勤于政务、有魄力的好皇帝。南唐的大臣们见李煜将一腔热情全都倾注在文学上,个个担忧不已,长江对岸的后周越来越强盛,南唐却越来越衰弱。臣子们天天跑到李煜面前苦口婆心地劝说,可李煜一概充耳不闻。

于是在公元971年,北宋皇帝赵匡胤灭了南汉以后就盯上了南唐,由于天堑长江,北宋不敢轻易出兵。几年后,南唐有个屡试不进的书生樊若水给赵匡胤献上《长江沿岸水势图》。公元975年,宋军入金陵,俘南唐后主李煜,南唐亡。

其实,公元956年,南唐遭后周攻打,主力被歼灭,使南唐再也无力与别国抗衡。我认为,这便是李煜在宋军讨伐时投降的原因。实际上,李煜这样做完全是为了百姓着想若坚持与宋军对抗,损失最大的是百姓。而李煜选择了投降路,委屈了自己,保全了百姓。从这点讲,李煜的确是一名爱护百姓的好皇帝。

历史课上,我们学到了统一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李煜的悲惨命运似乎天注定。然而正是失败的帝王,成全了词人的成就。如果他没有经历从帝王到俘虏的人生巨变,他的词作就不可能有那种深沉的人生体验。

当我们在背诵《虞美人》《乌夜啼》《临江仙》时,有多少人想到过,在公元978年,41岁的李煜含泪飞向另一个世界

⧈ 李煜的诗

蝶恋花

唐-李煜

遥夜亭皋闲信步。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淡月云来去。

桃杏依稀香暗渡。谁在秋千,笑里轻轻语。一寸相思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

⧈ 李煜的诗

1.《采桑子·辘轳金井梧桐晚》

年代: 唐 作者: 李煜

辘轳金井梧桐晚,

几树惊秋。

昼雨新愁,

百尺虾须在玉钩。

琼窗春断双蛾皱,

回首边头。

欲寄鳞游,

九曲寒波不溯流。

2.《长相思·一重山》

年代: 唐 作者: 李煜

一重山,两重山,

山远天高烟水寒,

相思枫叶丹。

鞠花开,鞠花残,

塞雁高飞人未还,

一帘风月闲。

3.《长相思·云一緺》

年代: 唐 作者: 李煜

云一緺,玉一梭,

澹澹衫儿薄薄罗。

轻颦双黛螺。

秋风多,雨相和,

帘外芭蕉三两窠。

夜长人奈何?

4.《捣练子令·云鬟乱》

年代: 唐 作者: 李煜

云鬟乱,晚妆残,

带恨眉儿远岫攒。

斜托香腮春笋嫩,

为谁和泪倚阑干。

5.《蝶恋花·遥夜亭皋闲信步》

年代: 唐 作者: 李煜

遥夜亭皋闲信步,

乍过清明,早觉伤春暮。

数点雨声风约住,

朦胧淡月云来去。

桃李依依春暗度,

谁在秋千,笑里低低语。

一片芳心千万绪,

人间没个安排处。

6.《更漏子·金雀钗》

年代: 唐 作者: 李煜

金雀钗,红粉面,

花里暂时相见。

知我意,感君怜,

此情须问天。

香作穗,蜡成泪,

还似两人心意。

珊枕腻,锦衾寒,

觉来更漏残。

7.《更漏子·柳丝长》

年代: 唐 作者: 李煜

柳丝长,春雨细,

花外漏声迢递。

惊塞雁,起城乌,

画屏金鹧鸪。

香雾薄,透重幕,

惆怅谢家池阁。

红烛背,绣帏垂,

梦长君不知。

8.《浣溪沙》

年代: 唐 作者: 李煜

红日已高三丈透,

金炉次第添香兽。

红锦地衣随步皱。

佳人舞点金钗溜,

酒恶时拈花蕊嗅。

别殿遥闻箫鼓奏。

9.《菩萨蛮·花明月暗笼轻雾》

年代: 唐 作者: 李煜

花明月暗笼轻雾,

今宵好向郎边去。

剗袜步香阶,

手提金缕鞋。

画堂南畔见,

一向偎人颤。

奴为出来难,

教郎恣意怜。

10.《采桑子·亭前春逐红英尽》

年代: 唐 作者: 李煜

亭前春逐红英尽,

舞态徘徊。

细雨霏微,

不放双眉时暂开。

绿窗冷静芳音断,

香印成灰。

可奈情怀,

欲睡朦胧入梦来。

⧈ 李煜的诗

1.《清平乐》

作者:李煜

别来春半,触目愁肠断。

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

离恨却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2.《九月十日偶书》

作者:李煜

晚雨秋阴酒乍醒,感时心绪杳难平。

黄花冷落不成艳,红叶飕飗竞鼓声。

背世返能厌俗态,偶缘犹未忘多情。

自从双鬓斑斑白,不学安仁却自惊。

3.《病中感怀》

作者:李煜

憔悴年来甚,萧条益自伤。

风威侵病骨,雨气咽愁肠。

夜鼎唯煎药,朝髭半染霜。

前缘竟何似,谁与问空王。

4.《应天长》

作者:李煜

一钩初月临妆镜,蝉鬓凤钗慵不整。

重帘静,层楼迥,惆怅落花风不定。

柳堤芳草径,梦断辘轳金井。

昨夜更阑酒醒,春愁过却病。

5.《捣练子》

作者:李煜

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

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

云鬓乱,晚妆残,带恨眉儿远岫攒。

⧈ 李煜的诗

渔父(其一)

唐-李煜

浪花有意千里雪,桃花无言一队春。一壶酒,一竿身,快活如侬有几人。

⧈ 李煜的诗

悼诗

唐-李煜

永念难消释,孤怀痛自嗟。

雨深秋寂莫,愁引病增加。

咽绝风前思,昏濛眼上花。

空王应念我,穷子正迷家。

⧈ 李煜的诗

人生愁恨何能免?销魂独我情何限! 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

高楼谁与上?长记秋晴望。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

人生愁恨是永远无人能免,也不可能免得。不要说落魄皇帝李煜,就是那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也是愁恨难免。《金刚经》有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做如是观。”往事如梦,人生何处不东风?李煜一唱三叠,歌尽悲欢离合,道出情恨骊歌。如果说李煜的江山、美人、甚至自己的肉体凡胎真的是“人间没个安排处”的话,那么他还是给自己的精神和灵魂,找了个安排处的——那就是佛与词。

李煜的空王

李煜在他的《悼诗》中提到:“空王应念我,穷子正迷家”。又在他的《病中感怀》中提到:“前缘竟何似,谁与问空王。”空王,是对佛的尊称。佛讲四大皆空,也即是说一切皆为虚幻,都是空的。那么对于李煜来说,还有什么比佛法更能解脱他的痛苦的呢?

可以说,李煜信佛是有缘由的。在他的骨子里,本身就不是皇帝的料。未登基以前,最爱的就是文化艺术。音律也好书画也好诗词也好,钟情于斯踟蹰不忍离去。那时候的李煜,为了躲避哥哥的嫉恨,常常沉湎与此,希望能做个隐者。然而,历史却跟他开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别作隐者还是做皇帝吧。对于这样一个有隐者情怀的人,在遇到苦痛的时候想到佛,是再正常不过的。

大周后、爱子、母后连续离世,李煜对佛的痴迷达到最高的境界。因为他要节制守孝,要过三年没有歌舞情欲的'日子。这漫长的一千多个日日夜夜,佛陪他度过。他的精神,对佛的依赖就是从这里生发的。

传说,李煜为了礼佛,居然把额头磕刻出茧来了。不过,李煜确实是不适合笃信佛教的。本身他爱极了小周后、爱极了诗词歌舞、爱极了金石书画、爱极了一切文人的东西。佛家讲究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清净、讲究苦寂灭道、色、受、想、行、识五蕴皆空,但李煜既舍不得江山,又抛不下美人。眼中有美色,耳中有糜音,鼻、舌、身、意皆不能守,五蕴皆不能空。所以,尽管他好生守仁,虔诚礼佛,毕竟不是佛道中人,因此佛祖对他的眷顾是有限的。当南唐烽烟四起,当故国不再,在人间也没有给他个安排处。

李煜礼佛可以说是一种无奈的选择,不会带兵打仗,不会治理朝纲,靠这些风花雪月的诗词又不能解决敌国外患,不把精神依赖于佛,又依赖于谁呢?如果说李煜真的能堪破红尘,皈依我佛,则至少能活命。但是,江山既然不再,美人亦将他属,这活与死又有何别?

人生愁恨何难免?李煜终于悟了!人生的愁恨终究是不能避免的,在他历经人生八苦——生苦,死苦,病苦,老苦,怨憎会苦,受别离苦,求不得苦,五蕴炽盛苦之后,才想明白“人生长恨水常东”,才想明白“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才想明白“人间没个安排处”。

空王真是空的,不会给这个没落帝王带来一些许的开释,于是春花秋月了断,一江春水无情。当真的成了孤家寡人,只能西楼凭栏,慨叹着故国的无限江山,李煜的时代真的是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我们精彩推荐李煜的诗专题,静候访问专题:李煜的诗

文章来源:https://www.dm566.com/zhichangziliao/1787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