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66职场网 > 职场礼仪 > 导航 >

挂电话礼仪常识

挂电话礼仪常识

发布时间:2025-03-20

挂电话礼仪常识(精品3篇)。

挂电话礼仪常识 篇1

打电话是通联礼仪的一个主要内容。拨打电话的人是发话人,是主动的一方,而接听电话的一方是受话人,是被动的一方。因而在整个通话过程中,拨打电话的人起着支配作用,一定要积极塑造自己的完美的电话形象。

在打电话时,必须把握住通话的`时间、内容和分寸,使得通话时间适宜、内容精炼、表现有礼。

1、时间适宜

把握好通话时机和通话长度,即能使通话更富有成效,显示通话人的干练,同时也显示了对通话对象的尊重。反之,如果莽撞地在受话人不便的时间通话,就会造成尴尬的局面,非常不利于双方关系的发展。如果把握不好通话时间,谈话过于冗长,也会引起对方的负面情绪。

2、内容精炼

打电话时忌讳通话内容不着要领、语言啰嗦、思维混乱,这样很容易引起受话人的反感。通话内容精炼简洁是通话人的基本要求。

(1) 预先准备

在拨打电话之前,对自己想要说的事情做到心中有数,尽量梳理出清晰的顺序。做好这样的准备后,在通话时就不会出现颠三倒四、现说现想、丢三落四的现象了同时也会给受话人留下高素质的好印象。

(2)简洁明了

电话接通后,发话人对受话人的讲话要务实,在简单的问候之后,开宗明义,直奔主题,不要讲空话、废话,不要啰嗦、重复,更不要偏离话题,节外生枝或者没话找话。在通话时,最忌讳发话人东拉西扯、思路不清,或者一厢情愿地认为受话人有时间陪自己聊天,共煲“电话粥”。

3、表现有礼

拨打电话的人在通话的过程中,始终要注意待人以礼,举止和语言都要得体大度,尊重通话的对象,并照顾到通话环境中其他人的感受。

关于电话禁忌用语

在接电话时切忌使用“说!”“讲!”。

说讲是一种命令式的方式,即难让人接受,又不礼貌。有的人在接听电话时,一接起电话马上说:“说”或“讲”, 或者多加一两个字“听到,说!”

这种行为在公司、企业内部也许还可以理解,由于某种原因工作繁忙,时间紧张,没有太多的时间应对电话,希望对方直截了当,别浪费时间。但这种硬邦邦的电话接听方式显得过于粗鲁无礼,有一种盛气凌人的气势,好像是摆架子。给人的感觉是“有什么话快说,老子没空和你在电话里啰嗦!

有的人对这样的电话应答方式也懒得再“说”,干脆一声不吭将电话挂了。本来还想联系一些业务或者提供一些信息,一听他这口气就不舒服,说了等于白说,这种人懒得理他。

大家每个人都希望别人以礼相待,有谁愿意同不懂得礼貌的人打交道呢?所以,在接听电话时,一定要注意应有的礼貌。

挂电话礼仪常识 篇2

⑴ 不打无准备之电话。打电话时要有良好的精神状态,站着最好,坐着也行,但不要躺着,或歪靠在沙发上,那样势必发出慵懒的声音,更不能边吃东西边打电话。拿起听筒前,应明白通话后该说什么,思路要清晰,要点应明确。

⑵ 选择适当的通话时间。原则是尽量不打扰对方的作息。一般而言,三餐时间;早七点(假日八点)以前,晚十点以后;对方临出门上班时、临下班要回家时,都不宜打电话,除非万不得已的特殊情况。切忌半夜三更打电话,以免惊扰对方及其家人。通话时间也要控制,尽量长话短说。

⑶ 注意说话礼貌。音量要适中,以对方听得清晰为准。语速要稍缓,语气应平和,给对方以亲切感,但不可拿腔拿调、装腔作势。

一般而言,接通电话后,应立即作简要的问候、自我介绍并说出要求通话的人,切忌说“你知道我是谁吗?猜猜看!”之类的话。

打电话始终要用礼貌语,常用的有:“您好”、“我说清楚了吗”、“谢谢”、“再见”、“晚安”!

接电话的礼貌体现自身的教养和家庭或单位的风貌。拿起话筒,首先以礼貌用语,通报自己的单位名称。在办公室接电话,切忌旁若无人,影响他人工作。若是在家中,接电话时一声“您好”式的问候,对方就可回话了,若有必要,接着再作自我介绍。

如果对方要传呼张三,接听者应该热情地告诉对方,如:“好的,请稍候。”然后用手捂住受话器,或去请或直接把话筒递给张三。如果张三不在场,接听者应委婉地说:“需要转告吗”,“可以留下您的电话吗”,切忌以一声“不在”、“没看到”即挂断。

在电话机旁要备好纸和笔,以便随时记下对方的留言。接到打错的电话也要亲切地说:“对不起,您打错了”。

当电话交谈结束时,可询问对方,这既是尊重对方也是提醒对方,最后以“再见”之类的礼貌语结束。

放下话筒的动作也要轻缓。如果话音刚落,你就“啪”地一声扣上听筒,可能会使你前面的礼貌前功尽弃。一般是让尊者或由打电话方先放下自己的话筒。

打电话的7种禁忌

1、拨电话时把手机紧贴耳朵

手机拨出电话而未接通时,辐射会明显增强,此时应该让手机远离头部,间隔约五秒钟后再通话。

2、“一只耳”煲“手机粥”

研究表明,长时间的连续辐射可能会使脑部受到影响。专家建议,不宜用手机长时间通话,可考虑改用固定电话或者使用耳机,如果不得不长时间用手机直接通话,也应每隔一两分钟轮换左右耳接听。

3、私密电话“躲到墙角悄悄说”

对于涉及私密内容的电话,不少人喜欢躲到建筑物的角落接听。而一般情况下,建筑物角落的信号覆盖比较差,因此会在一定程度上使手机的辐射功率增大。

基于同样的道理,身处电梯等小而封闭的环境时,也应慎打手机。

4、把手机挂在脖子或腰间

手机的辐射范围是一个以手机为中心的环状带,手机与人体之间的距离决定了辐射被人体吸收的程度。因此,人与手机需要保持“距离之美”。

有医学专家指出,心脏功能不全、心律不齐的人尤其不能把手机挂在胸前。手机如果常挂在人体的腰部或腹部旁,可能会影响生育机能。较为健康安全的方法,是把手机放在随身携带的包中,并尽量放在包的外层,以确保良好的信号覆盖。

5、手机信号越弱,耳朵贴得越近

当手机信号变弱时,许多人会本能地将手机尽量贴近耳朵。

但根据手机的工作原理,在信号较弱的情况下,手机会自动提高电磁波的发射功率,使得辐射强度明显增大。此时把耳朵贴近,头部受到的辐射就会成倍增加。

6、东晃西走,频繁移动

一些人喜欢在打手机时不自觉地踱方步、频繁走动,却不知频繁移动位置会造成接收信号的强弱起伏,从而引发不必要的短时间高功率发射。

此外,在行驶的车上打手机,手机有可能会为了避免过于频繁的区域切换,而指定覆盖范围更广的大功率基站提供服务,其发射功率则会因传输距离的增加而提高。

7、长期歪脖打电话

有研究表明,长时间过度倾侧或伸展颈部可导致缺血性中风,且夹电话的一侧面部容易生痤。

挂电话礼仪常识 篇3

1、一般要求

谈话是人们交流感情,增进了解的主要手段,谈话时态度要诚恳、自然、大方,语气要和蔼可亲,表达得体。

① 谈话时目光应保持平视,仰视显得谦卑,俯视显得傲慢,均应避免。谈话时应用眼睛轻松柔和地注视对方,但不要眼睛瞪得太大,或直愣愣盯住别人。

② 以适当的动作加重谈话语气是必要的,但某些不尊重别人举动不应当出现,例如揉眼睛、挖耳朵、摆弄手指、活动手腕、用手指向他人的鼻子、双手插在口袋里、看手表、玩弄纽扣、抱着膝盖摇晃等。这些都会使人感到心不在焉,傲慢无礼。收拾的动作不要过大,不要手舞足蹈。不要大声说话或放声大笑。

③ 谈话内容应有目的和主题,过多东拉西扯的闲聊会使人产生厌烦,并会使人怀疑你交谈的'诚意。自己讲话时要给别人发表意见的机会,不要滔滔不绝,旁若无人。

④ 听别人谈话要全神贯注,不可东张西望,或显出不耐烦的表情,应当表现出对他人谈话内容的兴趣。听别人谈话要让别人把话说完,不要在他说话时突然打断。假如打算对别人的谈话加以补充或发表意见,也要让对方先把话讲完。如对方提到一些不便谈论的问题,不要轻易表态,可寻机转移话题。

⑤ 在聆听时,积极反馈是必要的。适当地点头、微笑或简单重复一下对方谈话的要点,是令双方都感到愉快的事情。适当的赞美也是需要的。不要与谈话对方离得过近或过远,更不要拉拉扯扯、拍拍打打,尤其不要唾沫四溅。

⑥ 参加他人正在进行的谈话,应征得同意,不要悄悄地凑上去旁听。有事要找正在谈话的人也应立于一旁,当他谈完后再去找他。若在场之人欢迎自己加入其谈话,则不必推辞。如有急事需离开,应向双方打招呼表示歉意。

⑦ 同服务对象交谈,最后选择服务对象细问了道德话题。诸如新闻、比赛、文艺演出、电影电视、风光名胜、旅游度假、烹饪小吃等方面的话题。这类话题使人轻松愉快,会受到普遍欢迎。此外,还可选择双方熟悉的话题,找到共同的语言,有助于彼此间的理解和沟通。

⑧ 最好不要谈论自己不熟悉的话题。在涉外活动中,我们应当回避自己不熟悉的话题。如果服务对象自己主动谈起我们不熟悉的话题,应当洗耳恭听,必要时可以如实相告,虚心请教。这样做只会迎得他人的尊重,而不会贬低自己。

2、礼貌用语和用法

① 敬语。谢谢、非常感谢是道谢的常用语。初次见面称“久仰”,很久不见称“久违”,请人批评称“指教”,求人谅解称“包涵”,托人办事称“拜托”。

② 欢迎语。欢迎来宾时应用“您好”、“欢迎光临”、“您的光临,使我感到不胜荣幸!”、“再次见到您,真是十分高兴”等。在服务对象再次来到时,应以欢迎用语表明自己记得对方,以使对方产生受重视之感。

③ 应答法。这是在回答对方呼唤、感谢自己或提出某要求表示歉意时的礼貌用语,如“请您吩咐”、“不用谢”、“我尽力满足您的要求”、“没关系”、“不必介意”等。志愿者在使用应答语时,基本要求是:随听随答、有问必答、灵活应变、热情周到、尽力相助、不失恭敬。

④ 歉语。在工作中因种种原因而带给他人不便或妨碍、打扰对方时,服务人员必须及时向对方表达自己的歉意,使用规范的道德用语,向对方赔礼。道德用语有很多,在需要使用时,志愿者应根据不同的对象、不同事件、不同场合而进行认真选择。最为常用的有“抱歉”、“对不起”、“请原谅”、“请包涵”、“失礼了”、“失陪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