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职场网

导航栏 ×

中国农村污染调查报告

发布时间:2024-03-06

中国农村污染调查汇报推荐。

由于我们工作的严谨,范文的适用范围越来越广泛。优秀的范文对于人们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若是在写内容时脑袋一片空白就可以借鉴类似的范文。写好一篇内容,重点涉及哪些方面?以下由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中国农村污染调查汇报推荐”,还请你收藏本页以便后续阅读。

以下是的编辑为您整理的关于“中国农村污染调查汇报推荐”的实用知识,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一般都需要写报告,系统的报告,可以帮助我们全面了解和分析以往的工作情况,吸取教训和经验,一篇优秀的报告是什么样的?您可以将这篇文章收藏起来方便下次查看。

篇1:中国农村污染调查报告

从环保部获悉,作为新环保法的配套规定,环保部拟定了《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办法》公开征求社会公众意见。征求意见稿提出,公众可参与重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的调查处理。

征求意见稿同时规定,环保社会组织和环保志愿者代表可以担任环境特约监察员或监督员,对环保主管部门或企事业单位进行监督;环保主管部门要为环保社会组织环境公益诉讼提供协助。

今年开始实施的新环保法的亮点之一,就是设立专章规定了信息公开与公众参与。新环保法第五章提出,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享有获取环境信息、参与和监督环境保护的权利。这一章同时对环境公益诉讼等进行了规定。环保部表示,征求意见稿就是为落实第五章的规定制定的。

根据征求意见稿,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范围包括:制定或修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政策、规划和标准;编制规划或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对可能严重损害公众环境权益或健康权益的'重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的调查处理;监督重点排污单位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以及防治污染设施的建设和运行情况;环境保护宣传教育、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及相关公益活动以及法律、法规或规章规定的其他事项。

此外,征求意见稿规定,公众依法享有获取环境信息、参与和监督环境保护的权利。公众认为其环境权益受到侵犯的,可以通过法定途径寻求行政或司法救济。环保主管部门可以通过征求意见、问卷调查、座谈会、论证会、听证会等方式征求公众对相关事项或活动的意见和建议。

征求意见稿还鼓励有条件的环保主管部门设立环保有奖举报专项资金;公众举报情况属实的,可对举报单位或人员予以奖励;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公众参与工作机制,定期对公众参与工作进行考核、评议。据新华社

污染总量超工业,农村环保警声疾

中国农村环境正拉响警报。一方面,工业和城市污染正向农业农村转移排放;另一方面,来自农业本身的污染也相当惊人:化肥、农药等农业投入品过量使用,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和农田残膜等农业废弃物不合理处置,曾经的“田园净土”正经历各类污染的侵害。目前,农业已超过工业成为我国最大的面源污染产业,而禽畜粪便是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最大来源。

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14日表示,农业面源污染总体上不容乐观,污染种类多、分布广,今后国家将采取一系列举措,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

据介绍,在我国西北干旱地区,由于农膜的大量使用,农膜污染问题成为比较突出的问题;在中东部地区,由于化肥、农药的使用,再加上特殊的生活气候条件,农药化肥面源污染问题相对比较突出;在南方,由于畜禽养殖规模化水平比较高,规模也比较大,农业畜禽粪污染问题就比较突出。

重金属污染成农产品质量“隐形杀手”

据此前公布的《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土壤环境状况总体不容乐观,部分地区土壤污染较重,耕地土壤点位超标率为19.4%,主要污染物为镉、镍、铜、砷、汞、铅、滴滴涕和多环芳烃。

专家指出,“看不见”的重金属污染,正在扮演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隐形杀手”,不仅可能影响到农田和农村周边环境,也让普通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产生疑虑。“除了工业废弃物排放造成的土壤重金属污染,农业化学品的大量投入会导致土壤中养分、重金属以及有毒有机物富集引起的土地污染,直接威胁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张福锁说。

污染调查报告

篇2:中国农村调查报告

中国农村调查报告

勤劳致富,这个亘古不变的道理放在今天市场经济大潮下的农村有些不灵了。由于农民的生产是为市场而生产,他们生产的粮食或肉蛋奶,都是用来交换的商品,且没有定价权,谁老实巴交种地谁就吃亏。

自20xx年以来,身为中国科学院博士生导师的我,带领一批批研究生一直在自己的家乡山东省平邑县卞桥镇蒋家庄进行生态农业实践,承包了约40亩低产田,办了一个生态农场。我们目睹了中国农村的很多变化。其中印象最深的是,这的生态农业实践中,中国农村的污染问题不但没有改观,反而越来越严重。由于普遍采取了违背自然规律的生产模式,同时城市垃圾大量进入农村,发达地区淘汰的产业在落后农村落地,因此,农村中出现了多种污染。本文章所反应的问题,是我们通过调查发现的真实现状。

调查之一:令人窒息的臭味 20xx年7月,山东几省连遇高温,部分城市达到40度。在这样高温天气下,一些化工厂、养殖场散发的臭味令人窒息。

在我的生态农场西北角,两年前出现了一个非法养殖场,属于工厂化养鸭,鸭子从蛋壳出来到长大25天即可以出笼。在其上游就有一个规模化的屠鸭厂。屠宰后的鸭子进入到南方城市,被一些不知情的消费者吃掉了。经济发达的地方,为转移污染,将工厂化养殖场和屠宰厂转移到了经济相对落后的沂蒙山区。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里恰好位处水源地上游,这里的污水与生产的垃圾食品又回到了他们的餐桌。

臭气来自养鸭场的鸭子粪便,平时气味就很大,再遇到到高温,臭气浓度增加几倍,臭气熏天。尽管政府规定畜禽粪便要干湿分离,不准冲洗,但这些黑心养鸭场不管不顾,照样用水冲,不仅严重污染了周围河流,在冲洗过程中还添加了大量火碱,这样的鸭粪不仅不能肥地,还会烧死庄稼。

之所以25天鸭子就能够出笼,得益于大量使用饲料添加剂,各种重金属、抗生素、激素都添加到饲料里面,让鸭子异速增长。不要说这样的鸭肉存在严重的质量安全问题,就连粪便都存在严重的环境污染,长期在鸭场工作的农民也有健康隐患。

最近临沂市在铁腕治污,希望借此春风,对于存在偏远农村的严重违背自然规律、严重污染生态环境的养殖场予以清理,早日还沂蒙山人民久违多年的绿水青山。

调查之二:地下水不能喝了 我们在农村调研,发现买水喝的农民越来越多了。最早发现农民买水喝是20xx年春节前后,今年村民发现买水喝已成为普遍现象。沿沂蒙山金线河两岸的十几个村庄,当年都是到河边沙滩取水喝,或者每个村里都有井,喝的就是浅层地下水。如今,河里的水早就不能喝了,现在井水也不能喝了,连镇上供应的自来水也几乎不能喝了。

有条件的家庭花钱打深水井,打井变成一个产业。

河水不能喝是沿河工业尤其屠宰业、工厂化养殖业造成的,河水已严重污染,成了劣五类水;浅层地下水不能喝是农业污染惹的祸,农民为图省事,减少向土地上投入,使用大量的化肥、除草剂等农药,最终导致了赖以为生的地下水不能喝了。原本喝水不要钱的农民,今天尝到了花钱买水喝的苦头那水是要天天买、顿顿买的啊。

水是从山上买的,村庄的上游就是蒙山,蒙山由于植被覆盖好,少农田,所产生的水干净还有一丝丝的甜味。然而,几年前我去考察,发现那里的水源也面临着污染隐患。由于游人增多,山上遍布各种农家乐餐馆,餐饮业的废水直接排放到水源中去。

农民向环境中使用了多少化肥农药?一般一亩地三四百斤化肥,两三斤农药,这些化学物质,能够被利用庄稼或保护庄稼的,占10%~30%,也就是说大量化学物质是用来污染的,污染的比例高达70%~90%。大量化肥、除草剂等农药、地膜造成土壤污染和土地肥力的严重下降,土地肥力下降又带动了农药化肥产业兴旺。政府在源头补贴化肥、农药、农膜等,以至于这些化学物质非常便宜,使用起来连农民都不心疼农民除一亩杂草,除草剂的费用仅为2.1元!

调查之三:害虫越杀越多 进入7月,调查区平邑县卞桥镇石桥、南安靖、卞桥、西荆埠、黄埔庄等几个村子的农民开始忙碌起来。农田里爆发了一种钻心虫,专门啃食玉米芯,即顶端的幼叶,吃完后就钻到植株下面的部位,非常难以治理,农民恨之入骨。

农民每年都要向地里打多遍农药,加上播种期用农药拌种,使用农药四五次属于正常,如果种植果树,每年打药的次数高达20多次。

现在的农田充满了杀机,害虫几乎都是经过农药洗礼的,农药越用越多,而害虫似乎也越战越勇,在过去一百多年的人虫大战中,化学对抗的胜者似乎是害虫而不是人类医院里癌症病人越来越多,而害虫繁殖速度依然成倍增长。

害虫在农药胁迫下,会出现进化,这个进化是在农药诱导下产生的。据说有些害虫泡在农药原液里也毒不死。这类害虫进化出来了一层隔离液态的蜡质毛。如果有人研究农药诱导的害虫进化机理,应当有很好的科学发现。农民不知道其中的原理,每年继续有成吨的农药倾倒在农田里。

有些虫害是农药商和农药贩子人为制造出来的恐慌,为了吓唬农民,其目的是兜售其农药,他们不关心农民是否治住了害虫,他们关心的是农药的销售量。

当农田出现的害虫的时候,仅仅是每亩出现2~3头害虫的时候,植保专家就建议农民喷洒农药,还推荐他们使用哪一种农药。如果不打,农民们经常听到的是下面的话:

你不打农药吗?不打庄稼都毁了。

一些政府官员也成了农药商的传话筒:不打农药,产量会减少70%,甚至会绝产。

现在农药的名称越来越奇怪,如一步绝、一月无虫等,既充满了对害虫咬牙切齿的恨,又充满了对农民的诱惑不怕你不来买。

调查之四:河流变成臭水沟 山东省平邑县卞桥镇蒋家庄村的东面有一条小河,叫金线河,是沂河的上游。沂河是淮河流域泗沂沭水系中较大的河流,从江苏入海。在没有自来水的年代,沿河十几个村庄的村民就是靠这条小河生活,无论是地表水还是地面水都能喝,不需要进行水处理。这条河至今也是临沂市以及沿线城市的水源地,但需要进行各种水处理措施。

过去村里还没有空调的时候,这条河就是天然的避暑地。在炎热的夏季,忙碌了一天的人们,就是用这条河去除身上的热气,男人在上河洗澡;女人在下河洗澡,但男人的权利是白天和黑夜都能洗,而女人只有在晚上才洗。

村里人对这条小河有着很多的回忆:

河里有很多的鱼,夏天发洪水时可以在浅滩上抓到几十斤重的大鲤鱼,鱼是从上游水库里跑出来的,水流平缓时也能看到一些鱼儿在浅浅的水底下静静地呆着。有一种鱼,我们叫它沙里趴,用手就能抓住,至于深水里的螃蟹、虾米、青蛙、泥鳅等就更多了。孩子们用笊篱就能捞虾,手巧的还会织渔网,并织成簸箕的形状,绑在长杆上,就可以抓到更多的鱼。小河再往远处流便是密不见人的森林,胆小的孩子是不敢走进去的。森林里有一种叫小黄雀的鸟,羽毛金黄,小而灵活,孩子们的弹弓很难打到它。一到夏天,数不尽的知了响彻整个森林,天气越热,叫得越欢,这时候,孩子们最高兴的事就是一下课就去粘知了,拣知了皮,逮知了牛。

今天,这条小河已经严重变臭,不能游泳,更不能喝了,水里的鱼虾没有了,沿河的芦苇荡没有了。这条河每天都要负重将各种污染物搬运到下游去,再经过沿线的城市,最终流向大海。

据村里人介绍,河水变质是从砍伐当地森林开始的,这个过程大约发生在1982年前后,首先是分了集体林,将多样化的当地森林卖掉分掉,然后种植上清一色的杨树。随后,人们发现了发财的机会卖沙子。由于城市急剧发展,大量需要沙子,金线河的沙子被层层截挖,这里的沙子被制成混凝土,撑起了一座座城市。

后来,人们沿河疯狂建各种养殖场,大都是工厂化速生养殖场,养鸡养鸭,污水直排金线河;鸡鸭多了之后,于是就沿河建起了屠宰场,屠宰废水基本没有经过处理就进入了金线河。

还有其他大小工厂,以及农田里排放出来的化肥、农药、地膜的碎片,下雨的时候也随着地表径流进入了金线河。

这条曾经美丽的金线河,早在前就已经名存实亡了。现在山东乃至整个内地省份,已经很难找到沙子了。而底泥中的重金属等物质也需要专门的处理恢复,其代价的是昂贵的。

调查之五:垃圾包围农村 调查发现,农村中垃圾严重增多了,尤其白色污染。

倒退三四十年,乡村是很少垃圾的。那个时候没有塑料袋,也没有农膜,主要是动物和人的排泄物。勤快的农民都要将这些排泄物收集起来,放在猪圈里作为肥料。当年有一种农活就叫拾粪,几乎每一个农户家里都有拾粪的工具,沂蒙山人管一种棉槐条编的农具叫粪箕子,就与这种农活有关。

如今,人和动物的粪便明显比过去少见了,但严重增多的是各种垃圾。

首先,农田的地膜残留物就是一种。每年农民种植经济作物如西瓜、花生、土豆等都需要大量使用地膜。这些地膜非常薄,没有回收利用价值,收获庄稼后农民就将地膜捡起来放在地头,一些残留的农膜留在地里。有时候地头上杂草多了,农民在烧杂草的时候,一把火也将地膜焚烧了,释放出严重的致癌物。

其次,是各种农药、化肥的包装物。它们几乎都是塑料类制品,有些为塑料袋,有些加工成塑料瓶。

第三是各种食品的包装物。饮料瓶、矿泉水瓶、牛奶瓶,方便面袋,薯条袋,几乎村民从商店里买来的所有食物都是用塑料包装的,即使香烟,外面也有一层膜。

第四是各种塑料袋。城里人的超市对塑料袋实施限塑令,但那些被限制的塑料袋全部进入乡村,现在农民赶集卖东西,根本没有带包带筐的习惯了,到处都提供一次性塑料袋。集市散场后,地面上的垃圾塑料袋遮盖地面,由于乡村没有专门的环卫人员,这些垃圾袋借助风或雨水的力量,就会进入河流或沟渠。

第五是村民的各种生活垃圾。旧衣服烂鞋袜,废旧的塑料桶,墩布头与塑料把,加上烂菜叶与废纸片,这些垃圾有些就手被村民倾倒在沟渠内,刮风下雨后再冲到下游去。

调查之六:得癌症的多了 蒋家庄的村民,第一次听说癌症这个词,是20世纪70年代。1976年1月,周恩来总理去世,因患癌症医治无效去世,县有线广播里传来这个消息。村民们悲痛之余,私下互相打听,癌症是什么样的病,那么厉害,连国家都治不好。可见,40年前,癌症对于村民完全是很新的名词。

如今,村民们因病去世的多了,而更多的病,都是在医院里查出的癌症。先是村民感觉某个部位不舒服,疼痛难忍,送去医院检查,往往都是癌症后期。后来这样的事情多了,谁家发现有人疼痛,就很自然地猜想是不是得了癌症。

癌这个字里有3个口字,病从口入,癌症也多是吃出来,喝出来的,更有空气中致癌物,通过呼吸进入人体。村民们得肺癌、食道癌、肠道癌的多,就很可能与空气、水和食物污染有很大的关系。

村民们常年接触农药、化肥、地膜,这对人体的伤害很大。村民们告诉我说,打除草剂的时候连窗户都不敢开,气味很难闻;打农药时有时浑身红肿,洗澡都不管用;他们在田间地头焚烧地膜时,点着火走了,但空气中的二恶英致癌物却进入了大气,上百年不能降解,对于这一点,村民是不知晓的。

蒋家庄的会计那里保留了村民死亡的较完整记录。过去有记录的中,总死亡人数为109人,其中男性56人,女性53人。

调查中得知,农民死亡原因中,90%以上为各种疾病,其中以癌症为主。最近10年来,除了写明服毒、上吊死亡、事故外,该村农民死因多为癌症,而自然死亡的比例很小。

进一步分析发现,该村庄农民平均死亡年龄65.73岁,除去自杀等意外因素,平均寿命70.63岁,其中,男性69.95,女性70.99岁。过去20年中,中国人平均寿命中,男性为72.05,女性为75.35。与全国平均值相比,该村庄男性寿命下降了1.42岁,女性下降4.36岁。女性寿命下降超过男性,可能与农村妇女生活压力增大和替代男性从事有污染的农业劳动有关。无论哪种分析,该村农民的寿命已低于全国平均寿命平均值。女性寿命高于男性是不争的事实,但女性寿命下降高于男性,更应当引起重视。

调查之七:尴尬的农村殡葬制度 在蒋家庄,原来有块公墓林,过去都实行土葬,埋葬的都是蒋家庄去世的农民,以蒋姓为主,外性也允许。我们叫这片墓地为老林。老林里种植了很多树木,以侧柏为主,坟头上长满了草,小时候几个胆大的小伙伴经常进老林拔草。在农业学大寨运动中,这片老林被平整,如今变成了良田。

然而,老林被平整后,没有来得及划出新的墓地,就赶上了家庭联产责任制,就是分地单干。当时,村集体并没有将所有的土地都分掉,尚保留了5%的集体土地,、这些土地成了村民埋死人的首选之地。后来,这些集体土地也被承包了出去,这样村民就不能随便到别人家的承包地上埋棺材了,只要在自家的承包地上就地掩埋,客观造成了坟头遍布农田的'奇观。

中国城乡实行丧葬改革40年以来,虽在城市减少了死人占地,但在广大的农村,尤其华北平原上的农村,似乎收效甚微。继火葬后,农民重新恢复土葬风俗,他们将骨灰盒放置在棺材中下葬,这样就造成了对待逝去亲人的新做法:火葬+土葬。

火葬与土葬二者只能择一,而农民却将其二合一。由此带来的新的问题是:火葬增加环境污染,还增加了农民经济负担;土葬因无固定的农村墓地,农民随地埋葬,不仅占用大量耕地,还造成因无规则土葬行为,造成坟头遍布农田,对机械耕作带来困难。

可见,农村殡葬制度需要进行新的改革,或者是借鉴城市的做法,恢复家族墓地,实现严格火葬,仅留骨灰和排位,减少占地;或者根据中国农村实际情况,恢复土葬,但需要严格不留坟头,农民自己记住位置,到重要的纪念日祭祖。后者不占地,农村土地可永久耕作,农民不受平坟之痛。

调查之八:勤劳未必能致富 勤劳致富,这个亘古不变的道理放在今天市场经济大潮下的农村有些不灵了。由于农民的生产是为市场而生产,他们生产的粮食或肉蛋奶,都是用来交换的商品,且没有定价权,谁老实巴交种地谁就吃亏。

蒋家庄村民蒋坚强是村里最早富裕起来的农民。他是当地有名的种地能手,同时也是一名非常熟练的拖拉机手,还会养猪、养牛。20世纪70年代末,农村联产承包刚开始的时候,曾辉煌一时。他1978年初中毕业就回村当了农民,由于会经营土地,1979年就买上了拖拉机,1980前后就有2万多元的存款,是当年村里最早的万元户。30年来,他一直靠自己的勤劳伺候土地,非但没有像那些头脑灵活的农民那样过上好日子,还背了20万元的债务,已基本没有能力继续发展生产。

我们了解到他返贫的原因如下: 一是坚持务农。当村里很多人外出打工,收入远比在家种地高的时候,他一直坚定地守在农村生产第一线。他将父母的土地还有农民不愿种的土地接过来经营,继续开拖拉机挣钱,同时养猪还养牛,积累了一个价值17万元的大院子。然而,不幸的是,他的辛苦努力并没有使他银行里有多余的存款,而是经常入不敷出。其主要原因是,农产品价格并没有像城里人的工资那样成百倍地增长,而是几十年来变化相对很小。35年以来,小麦玉米价格仅上升了5倍,远不如货币贬值的速度快,而期间城市工作人员的工资上涨了几百多倍!那些聪明的农民将土地撂荒,进城打工每年可得到2万元~3万元的净收入,相对于在家农民经营10亩地的收入。而前者要轻松的多,后者则非常辛苦,一年到头都不能休息,还不能生病。

二是医疗风险。农民长期经营有一定风险的农业,不生病不出事故是不可能的。蒋坚强就因搭建牛棚摔断胳膊进了医院。为治好胳膊,他花了近5万元。祸不单行,他的儿子在外面打工做电焊工,火星迸进了眼睛,治眼伤花了3万多元。

三是孩子结婚与生子。农村给孩子定亲办婚事的费用越来越高,低俗的攀比之风直接造成了费用升高。以见面礼为例,20世纪80年代末为1007元,其寓意为千里挑妻,到20世纪末就变成了10001元,翻了10倍;到现在干脆上升到30003元了,又翻了3倍,美其名曰三生有缘。如果男方拿不出见面礼三生有缘,女方扭头就走。盖房、定亲、结婚、一直到生子,费用最低15万元。蒋坚强就一个儿子,孩子从定亲到生子,将其所有的积蓄都搭上了还是不够。

四是养猪赔钱。蒋坚强去年养殖了50头猪,本来想发一笔,不料遭遇猪瘟,大部分猪死亡,净赔3万元。

五是为银行挣钱。由于医疗、孩子娶亲、加上那场猪瘟,蒋坚强为了在经济上翻身,只好冒着更大的风险去贷款,年息高达12%,以不动产做抵押,同时还要有亲戚担保。为了还银行利息,只有起早贪黑地干。这样,其收入的一大部分要还银行利息,等于为银行打工,贷款越多利息就越高。

以上原因不但造成了当年万元户蒋坚强的返贫,也造成了许多相信勤劳致富、坚持务农的农民沦落为今天的欠债户,勤劳致富被逆淘汰。

那么什么人在农村能够致富呢?据调查,下述3类人在农村是赚了钱的: 一是牺牲生态环境搞规模化养殖的农户。20多年前,有一家村民就在村头搞起来蛋鸡养殖场,养殖的废水直接冲进金线河,散发出来的臭味遭到村民暗骂。该蛋鸡场引进所谓的科学技术,让每只鸡一年可产400多个鸡蛋,常年不见阳光,抗生素、激素不断,他们生产的这种鸡蛋,自己也不吃,都被蛋贩子卖到城市里去了。这种牺牲他人生存空间的人能够赚钱,牺牲他人健康的人能够赚钱,更奇怪的是,有关部门竟然将这样的人树立为典型,这不是鼓励农民赚黑心钱吗?

二是侵占集体公共资源的人。村里没有什么工业,不料,原本不值什么钱的沙子却值了钱,由于城市迅速发展,大量需要沙子作为建筑材料,沙子的价格很快上涨。有聪明人将集体的河道承包了去,雇铲车和捞沙船向河道要财富,于是原本有净化能力的金线河变成了臭水沟,但承包河道的人个个都发了财。

三是能说会道的人。这类人衣着光鲜,上骗政府,下骗村民乃至亲戚父母,完全是不劳而获之徒。由于国家对农村的各项补贴,都是县级政府掌控的,这些人就使出了全部骗术,包括对官员行贿,竟然空手套白狼,争取到了200万的大沼气工程,可见政府的涉农补贴很多是没有用到真正的地方了。

可见,当今农村勤劳致富已成过去式,许多农民被逼离开农村进城谋生,留下了的所谓有头脑的人,将德道良心和生态环境都变成了商品,发了财。而国家不得不投入更多的资金对受损的生态系统进行治理。这是一种恶性循环。

篇3:精选中国农村调查报告

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到全国人口的70%。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农村经济出现了令人触目的成就。但是农村医药市场的情况却并不让人乐观。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有关资料, 今年上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24元,比上年同期实际增长5.5%,同比增幅降低0.9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1063元, 实际增长4.2%,同比提高2.1个百分点 。国家统计局的统计资料还同时指出 ,上半年全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医疗保健消费169.2元,占全部消费性支出的6.65%,而农民人均医疗保健消费45.3元,占全部生活消费现金支出的6.82%。剔除其中的一些不可比因素,仍然可以看出,医疗消费在城乡人均消费构成中的比重差距并不大。农村居民人数基本是城镇居民人数的二倍以上,如按实际数字计算双方医药销售金额应当大致相近。但是今年上半年,由于多种因素,全国医药市场销售额723亿元,而其中农村销售额35.5亿元,仅占全国销售额的4.9%。城乡医药市场消费差距之大,确实应该令人思索。笔者认为农民缺医少药的问题从某种角度讲还依然存在。这与快速发展的农村经济极不相适应。医药保健是保障社会正常发展的基础,长久下去,势必影响到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医药市场的问题应该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

一、现状

农村市场药品供销渠道混乱

目前农村医药行业主要集中在镇、乡两级的集镇上。由于农村面积广阔,村落分散,网点稀少,客观上造成了农民买药的困难。需求客观的存在,供货相对的脱节,由此也造成了农村无证经营现象十分严重。一方面在供应商而言,无证药贩活动猖獗。一些乡镇卫生院、个体诊所、药店、村卫生室受利益的驱动,在采购药品时只问价格不看质量,从而使一些贩卖伪劣药品的游医药贩有空子可钻。农村成了过期失效药品、假冒伪劣药品的集散之地。另一方面在销售商而言,保健品商店、小型超市等农村零售商业超范围经营药品。不少保健品商店、小型超市以经营保健品、食品为名,暗地里经营医药商品和医疗器械。药品购销无记录,药品来源和去向均无法查核,供应、销售的渠道十分混乱。

农村市场药品质量低劣

近几年,药品监督管理体制实行自上而下的改革。城市药品监管力度明显加强,市场规范化经营明显好转。一些无证药贩在城市无法经营,只能把目标转向农村。他们以种.种手段抢占农村医药市场。凭借多年经营的经济实力和经验,凭借各种社会关系网,将过期失效、假冒伪劣药品、未通过GMP认证企业生产的大输液和不合格的医疗器械如一次性输液器等,销往农村地区。造成广大农村地区药品质量严重下跌,不合格药品随处可见。据有些地区对农村基 层药店、诊所、卫生室抽检,药品不合格率竟高达70%,而那些无证经营的超市、保健品店、诊所还不包括在内。归纳起来,主要问题就是过期失效、霉变虫蛀、淘汰假冒、未加工炮制的原药上市等几个方面。

农村市场药品价格混乱

农村医药市场由于价格信息闭塞,价格方面又无实质性的管理机制,市场价格十分混乱。药品价格靠高不靠低、看涨不看降。加上进货渠道的不同,往往同一生产厂家所生产的同一品种、同一规格的药品在同一乡镇药品零售店之间、村与村卫生室之间、镇卫生院和零售药店之间价格往往都不一致。消费者往往因此而无所适从。特别是一些抗生素药,价格出现成倍的差别。

农村市场药品管理松弛

由于农村市场面积宽广,村落分散,经济构成零碎而复杂以及自上而下的医药监管体制刚刚涉及县级,造成目前农村许多地区药品经营基本处于无机制管理状态。在农村的偏远地区药品监管几乎成为空白。县级药品监督管理机构许多地市尚未建立,刚建立的地市,县级执法力量也十分薄弱。人员少、素质差、经费缺、交通工具无等问题严重影响药品监管部门的监管。由于农村市场的客观因素,大幅度增加监管力量,又会成为地方财政的很大负担。

农村医药市场的现状确实让人担心,它影响了医药行业在农村中的声誉,造成了农民群众购药的困惑和困难,同时农民群众在用药的安全问题上也存在较大的风险。农村村落的分散和网点的稀少,进一步增加了农民买药的困难。

农村医药市场的实际状况我们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造成。

第一、农村医药销售市场药品供应问题,建国以来主要靠国营医药批发机构下伸农村和委托代批来解决。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经济体制等因素分割了农村医药市场,造成了原有的农村医药批发机构不适应多种经济渠道、多种经济成份、多种消费层次的农村医药市场现状。

旧的渠道不适应,新的能够担当此任务的渠道却至今没有建立起来。村镇小店、医务所和行政村的卫生室药品进货渠道处于秋黄不接的状况,农村分散在最基层的销售网点药品供应基本处于无秩序状态。

第二、随着经济利益的驱动,经济发达、人口稠密的地区或地段,竞争过度,竞销过热;经济相对贫困,人口相对稀少的地区,特别是广大的农村地区,众多的村落、村镇药品的销售网络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就是人口相对集中的市镇,医药品种明显不足,根本满足不了农民消费的需要。有的同志认为现在农村市镇药店已经很多,有的已经亏本。殊不知解放前许多镇上有近十家药店,现在人口增了三倍,集镇的规模也成倍地扩展,药店不是多了而是规模、机制不对头。更何况众多的村落、村镇也是农村人口重要的集散地,网点空白,这给农民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第三、各种经济成份自成体系,各类经济成份连锁网络中心按照自已所在城市经营的习惯遥控指挥身处农村乡镇的销售网点。购销脱节,造成了农村医药商品不能适销对路。一些企业还片面地追求高差价、高价格、高利润药品的销售,造成了农村医药商品的雷同化。而农民真正需要的医药商品、医疗器械、售后服务、特别是传统的服务项目却很难购到和满足。

第四、经济实力雄厚,品种齐备的医药集团企业热衷于在城市拼搏,无暇顾及如何占领农村医药市场,造成农村医药市场销售力量的单一和薄弱。市场药品种类不全,低价、低利润的商品无人经营,传统的繁琐薄利的药店售后服务也基本不见。

第五、在农村许多地区,由于乡镇卫生院固定资产投入等超常规发展,造成单位经济负担过重,影响了业务的正常开展。为了提高经济效益,许多卫生院抓住了行政村卫生室的药品采购工作。出于自身利益的需要,多数供应给卫生室的药价往往高于市场上一般零售店的进价。管理严格的乡镇,有些村级卫生员出于经济利益的驱动作用,对上实行明顶暗抗,偷偷摸摸在无证药贩处购药。他们甚至八小时在卫生室上班,业余时间在家里行医,成了一证多摊。管理松一些的乡镇,由于经营的分散性,村级卫生员采购药品基本处于监督管理的空白状态。

我们认为这许多因素归结起来,基本上可分解为两个方面。一、农村医药市场监管工作非常需要加强和规范;二、农村医药市场药品流通渠道非常需要疏理。药品监管工作好,药品流通渠道就通畅。只有药品流通渠道通畅,农村医药消费才能正常发展。

篇4:中国农村发展调查报告

中国农村发展调查报告

据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我国在城镇化的过程中,强调城乡协调发展,但是最新的调查报告却显示,我国农村在基本公共服务方面,和城市相比还有不小差距。如何缩小城乡差距?在昨天的“大国基础——中国农村发展金秋报告会”上,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陈锡文等专家,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农村人口数量仍将庞大

城镇化通常伴随大量的人口迁移,而由于劳动力外流,一些农村获得的财政投入也随之减少,这加剧了农村的空心化现象。对此,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陈锡文提醒,未来一段时间,农村人口的数量仍将庞大,不能把推进城镇化作为降低农村投入的理由。

陈锡文:到,我估计留在农村的人口不会低于5亿,到2030年不会低于4亿。正是因为这一点,所以在推进城镇化的过程当中,不能以人口城镇化来替代一切,尤其是不能因此作为理由,来降低对农村的基本公共服务的投入,我想这一条是非常重要的。

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不足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乡村之声最新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亟待提高。以相对“时髦”一点的农村电商为例,虽然概念火爆,但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社教节目中心副主任靳雷表示,农村快递点等基础设施的`覆盖率还很低。

靳雷:网上购物或者是网上售卖对村民来说,并不是鼠标一点那么轻松,物流是最大的瓶颈。设在村里的电商服务站,现在看来应该是村民们实现网上购物的主要场所。但是我们的调查发现,有67%的村子里根本没有这样的电商服务站,另外只有一成多的村子有这种乡村快递点。

即使是医疗这样最基本的公共服务,情况也不尽如人意。

靳雷:有39%的农民认为,村卫生室要提高医生和护士的水平。再来看一个问题:如果您或者是您的家人生病,村卫生室治不了,一般会选择哪里看病?68%的人越过了乡镇卫生院,而直接选择到县医院看病,乡镇卫生院成为了一个尴尬的存在。

实现城乡服务均等化,加大投入是关键

陈锡文指出,必须加大对农村公共资源的投入,这样才能让农民在接受公共服务方面,逐步向城镇水平靠近。他进一步表示,这需要地方政府转变思维,对城镇化有更多的思考。

陈锡文:有一种就是认为你把城门打开,让农民先进来,进了城他就可以享受城里的公共服务了。还有一种观点,至今还是比较弱的,我也正在思考这个问题。就是是不是在人口城镇化基本目标实现之前,让乡村更快地提高公共财政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然后这个时候,农民自我选择到底进城不进城。如果在农村享受到的基本公共服务和城市没有什么差别,而我自己更喜欢农村的生活,可能就没有必要进城。

很明显,如果按照第二种观点,实现城乡服务均等化,那么农村由于环境相对较好,将比城市更具吸引力。不过陈锡文指出,这要求地方政府在城镇化方面,要有足够的历史耐心。

反观现在,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有些人就忽视了这一点,把城市的居民小区、高楼大厦搬到农村去,让农民上楼。陈锡文认为,城市和农村有着不同的功能,不能盲目把城市复制到农村。

陈锡文:城市是积聚人才,积聚财富,成为带动地区和整个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的增长极,这是它的功能。而农村是什么?农村是给人提供基本生活必须品、农产品,以及提供生态环境产品的地方。所以城市化水平再高,城市经济再发达,农村的功能也是不能消除的。从这个角度去看,我们一定要保持中国农村生机勃勃的活力。

落实农村公共服务,钱从哪来?

当然,缩小城乡公共服务差距需要大量资金投入,钱从哪来呢?陈锡文认为,这说到底还是决心问题、思想认识问题。而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院长唐忠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提出要跨区域统筹财政资源。

唐忠:因为我们的方式,比如说养老是省统筹,那就必然意味着北京、天津、上海,就要比我的家乡贵州水平要高。同样,贵阳的郊区跟我所在的瓮安县也有差距。这通过地方政府各自负责的体制无法改变,那么就需要增加一些通过高层政府,上一级政府统筹的财政资源,来跨区域地流动财政资源,来改变这种投入产出自我平衡的体制。

篇5:中国农村理财调查报告

中国农村理财调查报告

近期,关于农村居民财富事件的报道层出不穷,无论是扶贫县被非法集资洗劫,还是村民被连续追债7天自杀,都反映出农村居民普遍在理财方面存在问题。那么,在乱象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真相?

为了解农村居民理财的真实情况,融360《维度》栏目近期进行了一次专项调查,收集到上千份有效问卷。

超八成农村居民把钱存进银行,近一成把钱藏在家里

融360《维度》最新调查显示,超八成农村居民认为,手里的闲钱放在银行最稳妥。显然,银行在农村居民心中有着难以撼动的地位。

此外,也有9.92%的农村居民把钱藏在家里。但家中藏有大额现金,可能被火烧水淹、狗嚼鼠咬、遭抢遇窃,风险不言而喻。

理财观念存在多种误区,超两成农村居民没听说过

融360《维度》最新调查显示,在接受调查的农村居民中,绝大多数人对理财的认识极端、片面。17.01%的人认为把钱放在银行就是理财,32.07%的人认为理财就是炒股炒金,风险大容易赔,更有超两成的农村居民甚至从没听说过“理财”的概念。

P2P走入农村居民理财世界,宝宝类产品最为普及

融360《维度》最新调查显示,在有理财行为的农村居民中,参与人数最多的理财形式分别为互联网宝类理财、P2P、股票或基金。可见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农村居民也开始尝试互联网金融理财,其中以互联网宝宝类理财产品投资最为广泛。

融360理财分析师认为,这主要归功于互联网宝类理财产品随存随取的便捷性、一元起投的低门槛,高于银行存款的收益率,以及近似于无风险的安全保障。

超两成农村居民曾参与民间借贷,富人比穷人更加积极

融360《维度》最新调查显示,超过两成的农村居民曾从亲戚好友或民间借贷机构处借过钱,富人比穷人更积极参与民间借贷。

融360理财分析师认为,民间借贷之所以在农村长期盛行,是因为农村在资金融通上确实存在困难:银行放贷条件苛刻,个人征信体系不够完善,农民等群体的贷款需求经常无法得到满足。虽然P2P手续相对简捷,但在农村的普及程度远远不够。

此外,融360《维度》最新调查显示,资产在50万元以上的人群有22.22%愿意参与民间借贷,远高于资产总额在50万元以下的人群比例。

融360理财分析师认为,越富裕的农村居民越积极放贷,一方面是有资金条件,另一方面很多人祖上靠放贷跻身富裕人群,经过几代积累,成为放贷专业户。

民间借贷的参与者学历偏低,法律意识淡漠酿成悲剧

民间借贷乱象频出,与参与人员的`自身情况密切相关。融360《维度》最新调查显示,民间借贷的参与者文化程度整体偏低,初中及以下学历的被调查者占比34.21%,大学及以上学历的被调查者只有不到二成。

融360理财分析师认为,文化程度低、信贷常识匮乏,使得村民在借贷时不立字据,或借贷协议不合理、不合法,为债权的保障埋下隐患。而法律意识的淡漠,使很多催收人在无法收回贷款时率先诉诸暴力而非法律,酿成流血冲突甚至丧命事件。

外出打工族冲击传统思想,城乡财富观念激烈交锋

融360《维度》最新调查显示,超过半数以种地为业的农民不知何谓理财,或认为理财不是普通老百姓应该考虑的事;而持这种观念的人数比例在外出打工的农民工中仅为三成。

融360理财分析师认为,信息闭塞、资源欠缺,导致农村人将“钱生钱”理财神秘化甚至妖魔化。然而,一旦农村人外出打工,接触到更全面的理财知识,信息不对称得到消除,神秘感和抵触情绪也随之消失。

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走出农村,对城市进行适应与磨合,以被城市同化的姿态回归,为老乡们带去城市最前沿的理财理念。然而,虽然一些农村居民学会城市先进的理财方式并赚了钱,但农村理财仍存在种种困境,折射出城乡社会对于财富和人生的认识存在着巨大差异。

篇6:中国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

xxxx年5月,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组织实施了“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调查”,调查在河南省、安徽省、湖南省、江西省、重庆市、贵州省等6个劳务输出大省的12个县进行,共调查四至九年级农村留守儿童4533人、非留守儿童2731人、教师687人、校长42人。

一、总体情况

本次调查发现,留守儿童总体上形成了比较积极的价值观,对未来怀有希望,向往城市生活,家庭关系良好。

有92.1%的留守儿童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91.9%对自己生活在中国感到满意;有82.4%的留守儿童对未来抱有希望,77.7%希望以后在城市生活;有90.2%的留守儿童与母亲关系很好,89.4%与父亲关系很好,大多数留守儿童将母亲视为最重要的支持来源。

二、成长中的九个突出问题

1.留守儿童的意外伤害凸显

在过去一年中,有49.2%的留守儿童遭遇过意外伤害,比非留守儿童高7.9个百分点,遭遇割伤、烧伤烫伤、被猫狗抓伤咬伤、坠落摔伤和蛇虫咬伤、车祸、溺水、触电、中毒、火灾、自然灾害等各种意外伤害的留守儿童比例都高于非留守儿童。

2.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较差,学习兴趣不足

有20.4%的留守儿童自评学习成绩偏下,82.1%的人有过成绩下降的情形。

留守儿童学习不良行为较多:没完成作业、上学迟到、逃学的比例;而不想学习和对学习不感兴趣的比非留守儿童高5.6和3.2个百分点。

留守儿童缺乏所需要的学习辅导:有68.7%的留守儿童曾听不懂老师的讲课内容,有58.1%的人在学习上遇到问题没人帮助。

3.留守儿童社会支持较弱,心理健康问题比较突出

留守儿童的家庭支持弱化,前三位的支持来源依次是母亲、同学朋友和父亲,而在非留守儿童的支持来源中,父亲第二,同学朋友位列第三。

母亲仍是留守儿童最重要的社会支持,是主要的情感支持和实际帮助来源以及价值肯定者。

同学朋友是留守儿童心里话的首位倾诉对象和遇到困难的第一求助人选,但需警惕不良群体的影响。

老师对留守儿童的支持更多地体现在学习辅导上,情感支持相对欠缺。

22.6%的留守儿童觉得在需要时没人能帮助自己。

4.留守女童负面情绪相对明显

留守女童的自我接纳程度低,对自己总体上感到满意和经常觉得自己是一个有用的人的女童比例比男童低5.9和8.6个百分点,而常常觉得自己不如别人的女童比例比男童高6.6个百分点。

女童自评父母外出后,自己比原来抑郁、焦虑、爱发脾气、胆小的比例也高于男童。

此外,有42.7%的留守女童经常觉得孤独,不仅高于留守男童6.2个百分点,也高于非留守女童6.7个百分点。

5.留守男童问题行为令人担忧

留守男童问题行为多,学习及校园生活中的障碍也多。

留守男童迟到、逃学、受老师惩罚的比例比非留守男童高5.3、1.9和5.4个百分点;不想学习、对学习不感兴趣、很难集中注意力学习、没完成作业、成绩下降的比例比非留守男童高3—10.7个百分点,也都高于留守女童。

有51.6%受过同学、高年级学生、社会上的人或帮派团伙欺负,高于非留守男童和留守女童11和7.6个百分点。

6.父母外出对小学中年级儿童影响更大

感觉父母外出后自己更容易被欺负、被歧视、性格比原来内向、胆小的四年级留守儿童比例在6个年级中最高。

他们经常想念父母、担心见不到父母、担心父母不爱自己的比例最高,比初三学生高21.3、25和11.1个百分点。

四、五年级的留守儿童表示目前自己最需要和父母在一起,而其他年级的学生最需要学习辅导。

7.青春期叠加留守使得初二现象更为显著

初二留守学生在学习及校园生活方面遇到的障碍更多,上学迟到、逃学、不想学习、对学习不感兴趣、听不懂老师讲课内容、遇到问题没人帮助、没做完老师留的作业以及被老师惩罚比例均高于初二非留守学生,分别相差2.3-14.4个百分点。

初二留守学生与父母的关系更差,经常和妈妈交流、经常和爸爸交流,而被父母训斥吓唬的初二留守学生比例最高。

唯有初二留守学生把同学朋友视为最重要的社会支持来源,重要程度甚至超过了母亲,其中的某些负面影响值得关注。

8.寄宿留守儿童对生活满意度相对较低

寄宿留守儿童各种需求的未满足程度高:一是学习辅导不足,不能满足寄宿留守儿童的学业需求。

二是生活单调,不能满足寄宿留守儿童的精神需求。

三是情感支持不足,不能满足寄宿留守儿童的心理需求。

七成多留守儿童表示在住校期间想家,仅两成多表示生活老师会经常找他们谈心。

四是管理不到位,不能满足寄宿留守儿童的成长需求。

寄宿学校的软硬件设施较差,生活卫生设施配备与维护状况不容乐观。

篇7:中国农村粮食耕种调查报告

中国农村粮食耕种调查报告

天天看这样的报道:种粮大户开着先进大机械种地,现实究竟如何?

河南延津,优质小麦闻名全国,这里的优质麦种子辐射大半个中国。

皮肤黝黑,手上青筋凸起,司寨乡平陵村农民张文明刚浇完麦田。全家5口人,儿子、儿媳在外打工,月收入6000多元,老伴照看孙子,10亩地全靠老张一人打理,“不指望种地致富,也就挣俩活钱儿。”

像他这样的情况在村里比较普遍。

村民李成,74岁,前年做完手术后才不下地的,12亩承包田交给儿子李文献侍弄,“不是儿子想种,是他身体也不好,出不去打工,又没啥手艺,只能在家种田。”李成说。

平陵村,550户人,4900亩地。“55岁以下的,在田里几乎看不到了。”村支书肖洪生坦言,“70后”不愿种地,“80后”不会种地,“90后”不提种地,村里的.地没有成规模流转,大都是老人、妇女在家种。

为啥不愿流转土地?村支书肖洪生说,村里都是种子田,1斤良种比普通小麦贵两毛钱,地租低了,农民不干;地租高了,租不出去。另外,庄稼人有土地情结,家里种着地,一年口粮、吃菜都不用花钱了。

延津县农林局农经股贾勇介绍,目前全县土地流转面积38.49万亩,占比38.5%,龙头企业、合作社经营面积仅6.7万多亩。调查显示,许多村庄七成以上男性劳动力外出务工,还有两成以上边种地边打零工,从事农业生产的主要是60岁以上老人和家庭妇女。

记者在山东章丘调研的情况也类似,全市104万亩耕地,流转面积32万亩,2/3以上仍是农户分散经营。

“自己种地比租出去划算。”53岁的枣园街道万新村村民刘开生,去年小麦、土豆轮作,一亩地纯收入1500元,而流转租金只有1000元。

问起以后打算,刘开生说:“别说儿子不愿意种地,就是愿意他也种不了。”有一次他让儿子去浇地,折腾半天也没弄成,最后还是他办事回来赶到地里才弄出水来。

老人难撑现代农业,指望大户?粮价走低,种粮亏本,新型主体日子难过

记者调查,从粮食单产水平看,普通农户并不比规模经营主体低。

“一家一户精耕细作,大户、企业很难做到。”肖洪生说,现在从种到收都是机械化,但浇地、打药等不少活还要人工,比方说机播断线,补苗能不能补够,农民种自家的地,比给别人干用心。

现代农业不能光看产量,更要看质量,看发展后劲。普通农户连年丰收背后,一些问题凸显出来。

“地越种越馋了,地力下降,化肥用量难减下来。”延津县农技推广站站长郭培荣说,现在推广科学施肥,一亩小麦施25斤化肥就行,但普通农户怕施肥少了,产量上不来,往往要上50斤。

种地确实要换个种法,种粮能手、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主体被寄予厚望。

然而,调查发现,玉米价格下跌,让不少新型主体陷入新的困境。

“1斤少卖几毛钱,风险集中在大户身上,压力难以承受。”延津县僧固乡沙庄村种粮大户郭卫峰坦言。前些年政策鼓励大户种粮,郭卫峰和三户农民联手,到流转面积发展到600亩,购置了几十万元的农机具。“粮价好了两年,去年一大跌,赔进去9万多元。本来准备再流转900亩,地都说好了,可是不敢租了。”他说。

土地退租苗头出现。延津世纪富合作社理事长赵国换说,合作社共流转1800亩地,合同签了,虽然还没到期,但预计到下半年,有一半地要退回去。

流转速度明显放缓。僧固乡乡长刘向辉说,前几年经常有人来租地,一开口就是“有多少流转多少”,从去年下半年到现在,没人来找地了。

种粮不赚钱,银行贷款更加收紧。一家合作社负责人说:“过去5年都找一家银行贷款,一笔钱要交双份利息,贷完先存回去,再贷出来。但有钱就比没有强,没想到,去年银行听说种粮赔钱,今年不给贷了。”不少农民专业合作社运营困难,有的甚至有名无实。

困境中,不少人在反思:“流转成本涨得太高了!”

“一亩租金1200元,这样的价格,种粮根本赚不到钱。”僧固乡种粮大户陈长海算了笔账:种小麦、玉米两季,每亩要赔150元。

据了解,延津县每亩租金要到800—1200元。在章丘市,地租每亩不到500元,现在平均达到1100元,最近有更高的,直接到了1468元。

“不种玉米种什么?”成了新型主体眼下的最大困惑。

“我们不在玉米调减补贴区,有什么政策?啥时候出台?”陈长海心里没底,“接着种玉米肯定白忙活,今年准备调几十亩地种花生,弄不成就得退地了。”

“当务之急是尽快帮助新型主体和农民渡过难关,让会种地、能种地的不吃亏,农业未来才有希望。”延津县分管农业的副县长罗鹏说。

流转,还是不流转?实在政策扶持新型主体;发展托管、代种带动普通农户,也能实现规模经营

土地流转遇冷,以后是流转好,还是不流转好?

罗鹏认为,土地流转要顺其自然,要适度,与农村劳动力的非农转移就业相适应。到底多大规模算“适度”?县里做过调查,龙头企业、合作社经营规模500—1000亩最理想。

“实现适度规模经营,不只是土地流转一种方式。”罗鹏说,现在看,依托社会化服务体系,采取土地托管、代种等方式,也可以带动广大普通农户,既能发挥一家一户的“精耕细作”,也能实现规模化、专业化生产,是今后的一个发展方向。

在粮食价格市场化改革过程中,解决“谁来种地”问题,根本上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扶持合作社、种粮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壮大。

政策扶一把,还需要新型主体面向市场想办法。规模种粮怎么挣钱?去年玉米价格下跌,章丘市宋家埠村宋世连几乎没什么影响。“我们全部以青储玉米卖给了养殖场,每亩产出3吨半,一吨卖到475元,综合下来一亩地能赚1200元。”

转变规模经营的组织方式,世纪富合作社托管了700亩土地,统一供种、统一管理,“最大的好处是,地还是农民自己的,合作社收服务费,不用再担那么大的租金压力了。”赵国换说。

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谁来种地”的难题才能找到答案。

篇8:中国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

调查内容:农村留守儿童

调查时间:**月―20**月

调查目的:通过对农村留守儿童情况的调查,对问题的分析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调查地点:*****小学

调查方法:教学工作参与、走访、访谈

随着农村父母离乡进城打工、经商人数的增多,农村儿童留守农村而无人照管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多,调查显示:我国有1.2亿农民常年在城市务工经商,产生了近万留守儿童,其中14岁以下占86.5%.他们失去父母庇护,身心、学习、成长都面临着失管、失教和失衡,由此引发了诸多社会问题,同时,也引起了社会各界对这个群体的关注。8月底到6月底,我们到了镇雄县场坝镇摩多小学进行为期接近一年的顶岗实习支教生活。在这段时间中,我们在平时休息的过程中走访了一些家庭,对农村留守儿童也有了一顶的了解!结合此次调查,现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现状、成因及对策,提出如下调查意见。

调查报告一 、基本概况

我们实习的地方是相对较贫困的农村地区。这个地方生活条比较艰苦,自然环境也较为恶劣,人民的生活水平不高,很多人为了改变这中现象,在社会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年轻人纷纷外出到沿海发达地方打工。在这些外出打工的年轻人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上有老,下有小”的这一类型!年轻人外出大工就把家里的孩子留给父母和亲戚来照顾!这就是大部分“留守儿童”的来源!

我所教的班有96个学生,其中就有30多个孩子是“留守儿童”。这些孩子差不多都是班里的问题学生!学习成绩普遍偏差、作业常常不按时完成、有孤独感和失落感的倾向,不愿与其他同学和小朋友交流、有娇纵、任性等坏脾气……

调查报告二 、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这些孩子由于父母长年在外务工,留守在家由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戚朋友作为临时监护人,由他们照管孩子的一切,当然其中还存在家中无人看管的现象。根据留守儿童家庭状况,家庭环境及临时监护人的文化素质,年龄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留守儿童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无能为力,只管“吃”的放纵型。

这部分儿童主要是在那些生活条件差、监护人监护能力低的家庭。这些人群年老、体弱、文化低、见识少、负担重。他们由于家境不富有,在家得种一大家人的田地、喂养猪牛等,他们天天忙于农活,根本就无暇顾及孩子了。他们仅仅对孩子煮煮饭、洗洗衣而已,特别到了农忙季节,连吃饭都顾不上,很多孩子就得自己煮饭或挨饿。许多孩子还承担起家里全部家务事,有时,连几岁地孩子也得下地干活儿。至于如何教育孩子,对于“听话”的孩子很满意,不听话的孩子只是说说而已。关心学习更无从谈起。对于孩子心里想的什么?需要什么?有什么感受?都一概不知或是根本没想到要关心。其实,这一现象在留守儿童家庭里普遍存在。他们的父母忙于挣钱,自己和祖父母忙于农活、家务,对自己的教育、成长都无人关心,使自己本应得到温暖、关爱的童年变为“早熟的大人”。

隔代教育,只顾“给”的溺爱型。

很多留守儿童都是独生子女,父母不在家,由公公婆婆看着。由于代沟所致,爷爷奶奶更心痛孩子,在家里各方面都给予“关爱”,常常是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宁愿自己吃苦受累,不吃不喝,也要让孩子玩好、吃好,对于生活细节不予指导或误导。出现了问题往往是包庇、怂恿,严重的说说而已。这样,孩子养成了娇气、任性,习惯以自我为中心,缺乏互助互爱体验,怕困难、怕挫折。于是孩子受家里人的宠爱,家庭教育的艰巨性由此加大。宠坏的孩子越来越不“听话”,经常对人无礼貌,喜欢惹是生非,学习懒散……。

寄居他家,无法管的放纵型。

农村留守儿童中,有一部分孩子是被父母寄养在亲戚家或朋友中的。被寄居的孩子总有一种寄人篱下的感觉,因为他们毕竟不是和自己的亲人一起生活起居。他们中有一些人总感觉在亲戚家里毕竟没有在自己家里那样自由,束手束脚的,看起来胆小怕事,很本份,但一旦离开了亲戚,就像老鼠离开了猫,他们就无法无天了。也有一些孩子胆子很大,亲戚根本管不住,有的可以跟亲戚顶撞,亲戚稍微说重了,就怀恨在心或是逃离出走,使得亲戚无可奈何而不敢管教,就只能放任自流了。

因此,这个群体的孩子通常出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1、学生成绩不佳,在校表现不优。进入学龄阶段的儿童一天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其主要任务是学习: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创造。但据调查,农村留守儿童群体中,小学阶段的学习兴趣还比较浓,学习成绩和在校表现都还较好,优秀的也不少。但到了初中阶段,情况就发生了变化,极少的留守儿童能表现为优秀,我们调查中发现,初中留守儿童中学习成绩和在校表现都优秀的不到10%,良好的不到30%,学习和生活习惯都很差且行为出现问题的儿童却占了近30%,而且在所有“问题儿童”中,留守儿童占80%。

2、亲情缺失严重,心理发展异常,。青少年期是个性发展和形成的关键时期,父母的关爱、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教育对青少年个性的健康发展起着无法替代的作用。但是,农村留守儿童们由于其父母长时间不在身边,家庭的“缺陷”使留守子女无法享受到正常的亲情关爱,生活中的烦恼无法向亲人倾诉,成长中的困惑无法得到父母的正确引导和鼓励......久而久之,无助感,失落感和被遗弃感逐渐形成,严重影响着留守子女心理的健康成长。调查中,我们发现绝大多数留守儿童与父母很少见面,缺少沟通。其中,与父母见面半年一次的为53%,一年一次的为44%,两年一次的有3%,还有一个孩子的父母双双外出六年未曾回过一次家。农村留守儿童在个性心理上表现极为异常,有这样两种典型“症状”:一是性格内向、孤僻、自卑、不合群、不善于与人交流;二是脆弱、脾气暴躁、冲动易怒。

3、父爱母爱失常,孩子志向模糊。外出务工的父母由于长期不在孩子身边,内心往往会出现一种愧疚感,加上在外打工,经济较为宽裕,对这些孩子生活的经济支付能力较强。因此,他们往往对孩子采取物质补偿的方式来表现自己对孩子的全部的爱,孩子要什么就可以非常轻易的得到什么,从不迟疑也从不打半点折扣。这种爱的方式,在儿童的心理边逐渐形成了儿童的“金钱万能”的价值观和“逍遥享乐”的人生观。他们没有任何勤俭节约与艰苦奋斗的概念,没有人情味,没有正确的取向与人生取向。

1.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现状调查报告

2.中国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

3.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

4.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现状调查报告

6.20乡村老年人生活现状调查报告

7.2016年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现状调查报告

8.最新关于农村留守妇女状况的调查报告

9.2016年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

篇9:中国农村创业千村调查报告

2016年中国农村创业千村调查报告

2188名同学组成的1472支队伍,在暑假期间前往全国32个省市地区调研农村创业现状。9月21日下午,上海财经大学公布了今年千村调查的成果。结果显示,中国农村创业面临着东西部不平衡、创业教育缺乏、市场信息缺失、人才流失、基层治理能力有待提升和环境污染等瓶颈。

西部地区创业主打种植养殖

据了解,上海财经大学30支调研队伍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走访超过了1500个村寨,完成各类问卷访谈3万余份。

上海财经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企业管理系教授董静是其中一位带队教师,她告诉澎湃新闻,今年暑期她带领一支队伍去了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这是一个出了名的国家级贫困县。同学们都很好奇贫困县里会有怎样的创业活动呢?

他们先后走访了10个村庄,在位置优越、较为富裕的永丰滩镇,联合村里众多农户共同发展的专业合作社是近年来政府大力引导且卓有成效的创业模式。“超前规划、集中连片、规模建设、辐射带动”是农民们创业的主要特点。“以庵门村红枣示范林为例,这个项目协调了7个村民小组共计174户联合建设,涉及土地570亩。地方政府在技术和配套资源上提供支持。”董静说。

而在干旱缺水、比较贫困的西靖镇,地方政府支持的小规模创业是当地农民创业的主流模式。“他们的具体做法是:政府规划引导,为每户提供3-5万元无息贷款、协助建造新型蔬菜大棚、鸡舍、羊舍,提供一定的技术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