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蚕活动总结(精品九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养蚕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养蚕活动总结 篇1
白白胖胖的,喜欢吃桑叶的是什么动物?对了,就是蚕!
这学期的科学课,要求养蚕,陈老师给我们发了蚕卵,我小心翼翼地接过它们,把它们带回了家。
一天过去了,两天过去了,三天过去了……时间一天天过去,同学们的蚕宝宝都孵化出来了,我的蚕卵却什么动静都没有。我十分着急,但又无计可施。
一天早上,我照常去看望它们。你猜,我看见了了什么?没错!三条小蚕正在桑叶上慢慢蠕动呢!它们抬起头,向四下里张望,好像一个小婴儿见到了世界上最有趣的东西。刚开始,它们很害怕,一口桑叶也不敢吃,仿佛那是毒药。可慢慢地,变成一天不到,一片桑叶就被它们这里啃一块、那里咬一口地变成了“蜘蛛网”。
在我的精心照顾下,蚕宝宝越长越大了,在不久的将来,它们就会吐丝、结茧。
话说“春蚕到死丝方尽”,我希望我的蚕宝宝也能像诗中的蚕一样把自己的丝无私奉献给人类!
养蚕活动总结 篇2
老师让我们去养蚕,观察它的生长经过。于是,我向同学要了四条蚕,回家去养。由于我没有桑叶,只好要爸爸去买莴芛叶。接到了莴芛叶,我喜出望外,迫不及待地拿起莴芛去洗。洗干净后,我用纸巾把它弄干净,然后放到盒子里。看着小蚕“咝咝”地吃叶声音,我的心十分高兴。可是,这四条蚕在第三天早上就死了,我只好又向同学要几条蚕。
这次比较好,蚕有六七条,桑叶也很多,我也就放心了。可是,这蚕拉的大便太多了,我忙也忙不过来,心里想:哎呀,蚕太多也不是件好事啊!不过,我希望我的蚕能快快生长。
几天过后,有三条蚕蜕皮了,它们不吃也不动,静静地呆在原来的`地方。又过了几十天,有一条蚕很胖很胖,有时直挺挺地倒下,我还以为它死了呢!再看看其它的蚕,它们在不停地吃着桑叶。我小声地对蚕说:“蚕宝宝,你快点长大啊!”这时,我发现那条胖蚕的后面产生了一丝,我想应该要吐丝了。
可惜的是,我没有看到那些蚕是怎样吐丝和结茧,还有破茧而出的情景。但是,我坚信,我的蚕一定会成功地变成蚕蛾!
通过这次养蚕,让我懂得了:要总结失败的原因,让这件事做得成功!
养蚕活动总结 篇3
有一天,我在哥哥家吃饭,吃完饭后,哥哥拿来一个盒子给我看,我一看,盒子里面原来装的是蚕宝宝呀!它们都快乐地生活在一起,有的懒洋洋地躺在桑叶上,有的大口大口地吃着桑叶,还有的藏在桑叶下面睡大觉。我一下就被它们迷住了。哥哥对我说:“我送你几条蚕,你要不要?”“我要,我要!”我迫不及待地叫到。于是哥哥找来了一个小盒子,盖上叶子,然后小心翼翼地用手抓起蚕放入了盒子里,我一数原来给我了四条蚕!
以后每天下午放学后,我和妈妈都要一起到园丁新村的路旁摘新鲜的桑叶。我们每天都认真地养蚕。日子一天天慢慢地过去了,蚕宝宝们也越长越大了!这几天,蚕宝宝们长得白胖胖的,昨天在家里我还看见一条蚕把一片桑叶举起来,接着一会儿功夫,就把桑叶吃了一个大洞,真是太能吃了吧!
养蚕真是太有趣了,我很希望它们能快乐地生活!
养蚕活动总结 篇4
这天早上,我刚起床,便匆匆忙忙的向我的“X”盒走去。至于“X”是什么?请让我用一个谜语告诉你们吧。
长得像毛虫,特点有不同。
爱吃嫩桑叶,破茧成飞蛾。
大家一定猜到了,我的那个盒子的名字叫“蚕盒”。“蚕盒”里面养了许多的蚕,我把头凑近一看,发现我的蚕已经开始饿肚子了,可是妈妈买的桑叶还没有到。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正当我围着蚕盒转来转去的时候,妈妈对我说桑叶到了。我一听,心里的石头总算落了地,赶紧出去快递柜取。
我觉得养蚕是件很辛苦的事,因为我每天都要给蚕喂桑叶,但是一不小心就会忘掉。有时侯,我看到蚕死了,就希望他们顽强点;有时候,看到它们长胖了,就仿佛看到了它们破茧成蝶的.那一刻。我还是会不时的因为养它们而觉得累,但是我明白辛苦的劳作总是能得到回报的。
养蚕活动总结 篇5
今年学校组织四年级学生进行养蚕活动,哥哥也给了几条给我养养,他嘱托我务必要把蚕宝宝照顾好。拿到蚕宝宝的时候,我心里可高兴了。
一到家,我找了一个较大的盒子,先用几张纸巾铺上,做成一个简单而温暖的蚕窝,再在上面均匀地放上桑叶,然后把蚕宝宝一条一条的放到蚕窝里。一开始,蚕宝宝们细得像一根根线。养了一段时间后,它们稍稍长大了一点,而且变成了白色。我和妈妈每天都要帮它们清理蚕窝,让它们有一个温暖舒适的环境,能够快快地长大。每天放学回家的路上,我都要看看哪边有桑叶,一旦采到新鲜的桑叶,我就让妈妈快点回家,我把桑叶轻轻地放到蚕宝宝面前,蚕宝宝就慢慢地爬过来,张开小嘴从桑叶的外圈一点一点的啃,静静的只听见“沙沙”的响声。又过了一段时间,白白的'小蚕们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只只变得又肥又大,它们的身体也如丝一样顺滑,如绸带一样柔软,抓的时候很容易从手中滑落,然后“扑通”一声掉入纸盒中,我的蚕宝宝变成了又白又胖的蚕姑娘。今天早上,我的蚕姑娘们开始吐出了又白又密又细的丝来,妈妈和我一起做了“蚕山”,方便蚕姑娘们结茧。
我把蚕宝宝养的非常好,不仅完成了哥哥的嘱托,而且还觉得自己更有责任心了呢。
养蚕活动总结 篇6
在一天的回家记录本上,科学作业上面写着:周末去养蚕。听到养蚕这两个字,我就感到有情要办了。星期六的早上,我打电话跟爷爷说:“爷爷,你到乡下拿几只蚕,还要带几片桑叶。”爷爷说:“好。”过了几个小时,爷爷来到桐乡,把蚕拿给我。我连声说;“谢谢。”我把蚕放在一个纸盒子里,在放几片桑叶。听到它们大口大口吃桑叶的声音,我觉得它们很饿很饿。过了几天,我起来发现它们的周围有几张奇怪的东西。我问了妈妈,妈妈说:“这个是蚕的'皮,它们一生要脱六次皮,到现在它们还要再脱三次。”我注视着蚕宝宝,觉得它们很特别。
一天早上,我发现蚕的旁边有一些黑乎乎的东西。我问妈妈,妈妈说:“我也不知道。”经过网上的查找,我们知道了这些黑乎乎的东西是蚕的大便。从此,我每天给蚕吃食物,每天有新的发现。就这样我和蚕交上了朋友。
我养蚕的收获是:留心观察我们身边的东西,世界上每一个东西都有它的价值,所以让我们观察身边的事物,了解更多的知识。
养蚕活动总结 篇7
1、我们来养蚕
黎城县南关小学 程慧英
课题
1、我们来养蚕
教学目标
探究过程和方法:
· 提出有关养蚕的问题;
· 观察蚕卵和蚁蚕;
· 能够用语言和图画描述蚕卵和蚁蚕;
· 能够对蚁蚕的长度做定量测量,并记录下来。
科学知识:
· 知道养蚕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
· 知道蚕卵能孵出幼虫,刚出壳的小蚕叫蚁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初步领略生命的神奇与伟大;
· 关注生命、亲近生命、珍爱生命。
教学重难点
掌握养蚕的方法。
教学准备
师生准备:蚕卵、蚁蚕、放大镜、羽毛或干毛笔、投影仪。
学生准备:纸盒。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师生互动
效果简析
一、导入
出示丝绸。
师问:“你们知道织丝绸的丝是怎么来的吗?蚕是怎样的一种小动物,它又是怎样吐丝的呢?你们想亲自养蚕,亲眼观察它吐丝,最后再亲手抽丝吗?” 板书课题。
二、自主学习
1、出示蚕卵。
师:“请你们猜一猜这是什么?(蚕卵)关于蚕你知道些什么?”
2、讨论“关于养蚕我们知道些什么”、“有哪些问题需要研究”。
引导学生讨论“关于养蚕我们知道些什么?”启发学生:“在宝宝出生前,妈妈会作好哪些准备?我们该
怎样做蚕宝宝的妈妈呢?”
(1)要为蚕宝宝在纸盒中布置一个温暖的家;
(2)别忘了在盒子上扎孔,蚕宝宝也要呼吸;
(3)蚕宝宝怕蚂蚁、蟑螂、老鼠,要把蚕宝宝放在安全的地方;饲料不能太稀,否则蚕宝宝会拉肚子。
讨论“有哪些问题需要研究?”鼓励学生多提问题,并尝试在养蚕过程中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
3、观察蚕卵,说一说蚕卵是怎样的`。
让学生仔细观察蚕卵的大小、颜色、形状,用语言描述出来。注意提醒学生:静态的蚕卵也是有生命的,
要轻拿轻放,小心呵护。
4、观察蚁蚕,说一说蚁蚕是什么样的。
让学生先用肉眼观察刚出壳的蚕像什么?再用放大镜观察并描述,最后用直尺测量她的长度并记录。
最好让学生能观察蚁蚕孵出的一瞬间,看它怎样大口吃掉极有营养的卵壳,又去找食的情景。
指导学生在课堂上写好第一篇蚕宝宝日记。
5、讨论:“用哪些方法来记录蚕宝宝的成长过程?”
(用画像、拍照、录像、文字记录等方法。)
三、课外拓展
让学生在家继续观察蚕宝宝的一举一动,并做好记录。
养蚕活动总结 篇8
星期五,举行养蚕活动。发给我一些蚕,我小心翼翼地把它们放在我折的盒子中,带回了家。【676U.coM 个人总结网】
一回到家,我便观察起蚕来,它们都是一龄蚕,很小,小的只有10毫米,大的也不过15毫米。我把蚕最爱吃的桑叶剪碎放到盒子里,有一只蚕把头抬向空中,好像闻到了桑叶的味道,果真,它慢慢爬到了桑叶的上面,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蚕吃桑叶时很有趣,先是找到叶子的边缘,再按一条弧线吃,难怪叶子上会留下半圆形的小洞呢!
我突发奇想,想仔细观察一下蚕,于是小心翼翼地拿出了一只放在手心上,蚕宝宝对这个陌生的环境很好奇,爬来爬去的,弄得我手心痒痒的,我的手痒得颤抖起来,可蚕宝宝却稳如,我感到很奇怪,想:是不是因为它脚上能分泌很粘的液体?我拿起蚕宝宝,可手上却没有任何的'痕迹。难道因为它脚上有吸盘?我认真观察了蚕宝宝的脚,发现它的脚上果然有吸盘!这样,即使树抖得再厉害,蚕宝宝也依然能够吸在上面!真神奇!
“处处留心皆学问”,看来真对呀!我们一定要留心观察事物,这样才能有新的发现。
养蚕活动总结 篇9
设计思路:黑小小的蚕引来了孩子们的兴趣和好奇心,每天总有孩子会情不自禁地大声叫唤自己的同伴,惊喜地转告自己发现的秘密。《指南》中提出,要让孩子们学会关心小动物,在饲养动物的过程中,树立他们爱护小动物的情感。由于蚕是一种便于饲养又可以触摸的小动物,为此我们和孩子们一起制定了养蚕计划,以便使孩子们萌生饲养蚕的责任心。在幼儿担负饲养蚕的过程中,他们和蚕建立起亲密的关系,蚕如同他们生活中一个个亲密朋友。于是我们便选择蚕这容易获得的资源设计了一系列的活动,旨在有目的、有意识地引领孩子走进蚕的生活世界,使之成为孩子主动学习的`“主角”。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蚕一生的主要成长阶段(卵、幼虫、蛹、成虫)及其外形特征,体验生命的多样性。
2、喜欢蚕,乐意用多种方式表现蚕的生活习性。
3、能展开丰富的想象,大胆自信地向同伴介绍自己的作品。
4、学习客观的评价自己或别人的作品,从而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
材料提供:
1、多媒体制作《有趣的蚕》、范例作品。
2、准备能表现蚕宝宝的各种物品如:绘画工具、彩泥、餐巾纸等。
指导过程:
1、欣赏多媒体制作《有趣的蚕》和幼儿谈谈蚕宝宝的生活,激发孩子创作的欲望。
2、师:蚕宝宝从小到大会变成各种样子,真有趣,我们今天来做做蚕宝宝,好吗?
探讨交流:用什么方法做蚕宝宝好呢?在幼儿自由讨论的基础上,请幼儿来介绍自己的想法。师适当提出质疑,和幼儿一起商量解决活动前的有关事项,如需要哪些材料等等。
3、师介绍准备的材料,鼓励幼儿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尝试。师巡回指导,了解幼儿活动情况,对于好的表现及时肯定和表扬。
4、请幼儿欣赏好的表现方法。
活动反思:
虽然没有看到蚕宝宝变成飞蛾。但喂养蚕宝宝的过程却是难忘和快乐的。在活动中,每一位小朋友都用自己的爱心去对待这几只蚕宝宝,每个小朋友都去观察、探索蚕宝宝成长的过程了,在最后的过程中,老师让孩子带着成功的喜悦而结束人生第一次与小动物的亲密接触,不让孩子幼小的心灵留下遗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