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缘身在此山中作文(分享五篇)。
导语: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根据写作时限的不同可以分为限时作文和非限时作文。如何写5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谈谈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作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只缘身在此山中作文 篇1
今年暑假,我来到庐山观瀑布。
我和爸爸上了索道,一切都变得安静了。突然,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北边由岗上出现了一条细细的、银白色的带子,爸爸告诉我:那就是瀑布了。
我们下了索道,走了一千多级台阶,响声也越来越大,几乎比千万个大鼓同时击响的声音还大,我的脚不禁有些发颤。终于到了观瀑台,那就是瀑布就像一条巨龙向下奔腾而来,把许多岩石撞成了碎块。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志都被震得颤动起来。我抬头望去,那瀑布足有几百米高,水越来越猛,犹如千万白色战马浩浩荡荡地飞飞奔而下。真不愧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啊!
一阵阵雾气向我们扑来,天上出现了一道道貌模模糊糊的彩虹。瀑布若隐若现,犹如一条巨龙在去雾中穿梭。
在瀑布下游,奇形怪状的岩石引起了大家的注意,那岩石有的像大鱼,有的像展翅的老鹰,有的像龟兔赛跑这时,水像小溪一样,涓涓流淌着,再也不像上游瀑布那样猛了。
我站在瀑布前,久久不忍离去。
只缘身在此山中作文 篇2
每一个人都轻易陷入奋力耕耘的状态,勤奋之势令人咋舌。但陷入其中有时却并不是一件好事。
记得有人曾向我提及过一种小巷思维。当人义无反顾,一往无前时,运气好兴许是一片新天地。但绝大多数更容易走进一个死胡同而一筹莫展,当人生陷入此般境地,便自然有许多前辈高人生出些怨念。例如,人生就像赌博。可想而知,或许他们当初也曾意气风发,奋力耕耘在人生各个角落,或许也有平步青云的机会,或许也曾大起大落。但一个转身一切便让他们陷入万劫不复。
为何会如此,因为他们身处人生某座大山之中,难以眺望。
其实有两个词是我特别喜欢的,意识与操作。对于一件事来说,意识要求我们对它的把握能力,而操作则是一种处理能力。意识具有能动性,能够不断从操作中获得经验,将思维变得完善,提升整体的把握能力。
上升到人生来说,意识让我们看清自己所处的境地,并要求到自己实际处理每一件事的能力。我们无法从某一个动作或某一件事中认识到什么,但我们可以从拥有的意识中去做到很多事。
回到小巷思维的命题,当我们认定人生只能从这个入口冲出去时,便忽略了意识的指导。这是无法想象的,但退一步让我们回到街口再看整个事件,也许境地便不会如刚才那般尴尬。
人生无法从具体技能中去把握,我们从无数事件中总结自己所有所要的,摒弃不好无用的。这是一种规划,是一种高于操作的意识。
这也许就是读书的原因。丰富思维的过程就是产生意识的过程。我们从中培养出不同的性格、理想,从而实现不同的人生轨迹。我们在同化的过程中不断异化,在同一种文化下产生属于自己的基因,却又不失应有的基础。
人生就是一张网,但网是我们编织的,只为更好的规划人生,而不是困住自己。
只缘身在此山中作文 篇3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写得《望庐山瀑布》,它描述得是庐山三叠泉的壮丽景象。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今天我带大家去看一下吧!
要想去看三叠泉,必须要爬一千以上的台阶,翻过五座桥,非常考验人的体力。为了看三叠泉,也为了锻炼一下,现在就跟我向瀑布出发吧。我一开始步子跨地很大,速度很快马上就到了第一座桥,抬头就看到一座像鹰嘴样的山峰,我跑到旁边的解说牌一看,真得是鹰嘴峰啊!我们继续前行,且陶醉在四周美丽的风景中,不知不觉中爬过了第二座桥,到了第三座桥。这时我已大口喘着粗气,脚步也越来越慢,累得走不动了,于是我就在桥边的亭子坐下休息。坐下往左一看,吓了一大跳,一块巨大的石头像是从高处落下,颤危危的压在我的头上,它的边上也有一块解说牌,上面写着“飞来石”。
欣赏完“飞来石”,恢复些力气后,继续往上爬。爬呀爬,山上的天气不断的发生变化,一会儿下雨,一会儿出太阳,一会儿阴天。渐渐的,我们可以听到水声。想到马上可以看到三叠泉,我感觉我的力气好像一下子回来了,快速往上爬。不一会儿,就到达了观瀑台。那道从“天”而降的瀑布非常庄观,冲下来的水打在石块上,溅起的水都有两米多高。果然名不虚传。
我喜欢庐山瀑布。
只缘身在此山中作文 篇4
江西庐山,是中国著名的避暑胜地,也是许多文人墨客的必游之地。去年暑假,我也去那一睹庐山真面目。
在一早的准备后,我和妈妈终于坐上了汽车,准备出发去庐山。一段平缓的公路之后,汽车终于开始上山的路程。路盘旋而上。听导游介绍,这段路一共有三百九十七个弯道。一个小时过后,我们终于到了庐山风景区,刚下车,映入眼帘的就是数不清的树木,青松、翠竹、水杉,还有许多不认识的。我们先参观了白居易的草房。途中,我们看见了一个亭子,亭子里有一块大石,上面刻了两个字“花径”,传说这是白居易亲手刻的,至于是不是真的,我们也不知道。在白居易的草房内挂着许多关于他的资料,还有毛主席对它的评价。
来到庐山最重要的事就是看瀑布了。沿着石头铺成的小路,听着哗哗的水声,我们向三叠泉走去。导游说大概要下一千多级台阶,一听这个,我的干劲就来了。一阵狂奔之后,我们终于到了目的地。三叠泉从高处的山崖的缺口处,飞泻而下,经过平地后,把瀑布分成了三层,而这“三叠泉”的名字就是由此得来的。我站在瀑布附近听着水的轰鸣,闭上眼,用心来感受大自然。
传说李白去任何一个名胜古迹都不超过三次,可是他来庐山却来了五次,还写出了千古名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毛主席也来了五次,可见庐山的风景是多么美啊。最后,我们登上了顶峰,不正如李白的那句话那样吗?——“不是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只缘身在此山中作文 篇5
苏轼有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是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首诗之所以千古流传,不仅仅因为它意境优美,更主要的是这首诗中的后两句蕴涵着深刻的哲理。正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我们的思想、认识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往往绕不出“此山中”,走到山外去“欣赏”。考虑问题时,我们要绕出圈子,站在各个角度上去考虑。有时我们往往只站在个人的立场上,从不考虑如果自己是另一个人,又回怎么想?看问题要想看的更全面,更透彻,必须这样做。
但再从另一方面去想,庐山之美,如果只在山外看,却不亲身体会,走进去欣赏,没有什么意义。只有身在山中,才能领悟出它内在的美。在山外,却只能欣赏到它的表面。这自然就成了矛盾。
这样的例子,在现实生活中也很常见:就拿我们来讲吧,我们是生活在二十世纪的未成年人,享受着社会给予我们的无微不至的关爱。在家庭中,爸爸妈妈呵护着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在关心着我们,但我们却被幸福“侵蚀”了。家长的溺爱,造成我们没有自立能力,老师依赖别人。在别的孩子看来,一定会觉得我们十分幸福,什么事情都不用干;但在老师眼里,别的家长眼里,就认为这对我们没有一点好处,现在是轻松自在了,可以后呢?我们还要在依赖家长吗?可见,“旁观者”特不是都“清”的。
再拿吵架这事来说吧!双方因为某种原因而吵架了,自己都认为自己是正确的`,别人是错的。而旁观者却看的清清楚楚,谁是谁非,心知肚明。所以说,一般来讲旁观者清。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吾学此诗,真乃感触甚多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