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思想观后感(系列九篇)。
《菜根谭》是明朝还初道人洪应明收集编著的儒家经典,是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集。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菜根谭读后感(精选9篇),仅供参考!
谭思想观后感 篇1
《菜根谭》的作者是明朝洪应明,字自诚,号还初道人。《菜根谭》是一本格言体写成的集子,关于书名的由来,有着不同的说法,但我认同是作者品味艰苦人生后的一种领悟,包含了许多的人生哲理,这本书包含儒家、道教、佛教三家的思想,但主要还是儒家思想,特别是儒家的中庸思想。中庸并非不为,它主要是要求我们要有理解包容的精神。
《菜根谭》是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等学问的语录体文集,将儒释道三家精髓于一炉,道出中国式的处世建业之方和修身养性之学,既富于生活气息,又充满诗情画意。无论你身陷人际困局还是职场是非中,它都会帮你解脱。不仅如此,它还能让你开阔思想、修养身心、让你成为一个懂事理、明大义的人,这是本难得的、助人一生的好书。初看此书,觉得不过如此,都是些常见常听的劝告,但细看之后,会发现这些道理在平时常被我们忽略,就如菜根一样,一旦细细品味却是有其独特之处。
它是一本历世阅人的书,充满了富于通变的处世哲学,让我在不知不觉中有所收益。
当你遭遇苦恼,心情郁闷,事业不如意时,不妨静下心来读一读《菜根谭》。它会让你有豁达开朗的感觉,一切都如风散去。
当你任性放纵自己的时候,不妨静下心来读一读《菜根谭》。它会让你对自己的行为有个清醒的认识,促使你有所约束免误码入,以免误入歧途。
读一本好书,给我们的影响不只是一时的,而是一生的,能让我们在闲暇时对人生、事业、家庭有更深的省悟,因而生活的更加轻松快乐,人生就是这样,简单而快乐着。
"静中静非真静,动处静得来,才是性天之真静;乐处乐非真乐,苦中乐得来,才是心体之真机。"书中无处不在的博大、宽容、淡泊、向善与智慧,让你觉得仿佛在与一位智者交谈,疑虑消弭。见其文字就如同与他本人对话,书中的一句话就能够改变你命运中的很多东西。通过对《菜根谭》的学习,我找到了一种人生的宁静。现在的'社会人很浮躁,对物质的追求永无止境。对名利的追求及在官场中的执着,使人总生活在一种不安定的心境中,不仅有损身体还会使思想有恙。"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欲守穷庐,将复何及!"品德高尚者的作为,通过静加强自身修养,通过节俭培养良好的德行。不恬淡寡欲,不能表明志趣;没有宁静的心境,不能确立高远的志向。求学一定要安心;取得才干,一定要通过学习,不学习,不能增长才干;不立志,不能成就学业。轻浮怠惰不能钻研学问,偏傲浮躁不能陶冶性情。年逝。意志消磨,就会成为枯叶一般,不合世用,悲守穷屋,后悔不及了!这就是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要能够在荣誉面前保持警醒,在挫折面前学会坚持。《菜根谭》教会了我怎样面对生活,面对工作,面对人生。
一本《菜根谭》,一部警世书,品读它,嚼着菜根香,体会世事沧桑,读懂人生哲理,导航未来的方向!
谭思想观后感 篇2
近日,笔者读完洪应明的《菜根谭》,书中无处不在的博大、宽容、淡泊、向善与智慧,让你觉得仿佛在与一位智者交谈,疑虑消弭,警策长留。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给我感悟最深的是其中有关教育批评的至善妙语。
洪应明说“攻人之恶毋太严,要思其堪受;教人之善毋过高,当使其可从。”意思是说,当责备别人的过错时,不可太严厉,要顾及对方是否能承受,注意不伤对方的自尊心;当教诲别人行善时,不可以期望过高,要顾及别人是否能做到。
我们常抱怨现在的孩子太难教育,但有没有反省过自己的教育方法是否得当呢?我们当教师的有时在公众场合、在家长面前大声斥责学生;有时小题大做、声色俱厉,严词批评;有时长篇大论、喋喋不休像老太婆……这些做法都起不到好的教育效果。如果能像上句话中所说的那样教育孩子去恶趋善,还愁效果不佳吗?
《菜根谭》中处处充满了辩证法观点。“念头浓者,自待厚,待人亦薄,事事皆淡。故君子居常嗜好,不可太浓艳,亦不宜太枯寂。”“地之秽者多生物,水之清者常无鱼。故君子当存含垢纳污之量,不可持好洁独行之操。”这些话语告诉我们,凡事应求恰到好处,过之不及都将失之偏颇。
我喜欢《菜根谭》。它淡雅的眉目下是一双历世阅人的慧眼。它宛如一溪清泉,荡涤人心的积郁,使人澄怀物象,进而得以超然物外,静观世界,参悟人生。
谭思想观后感 篇3
读《菜根谭》颇有感触:“文章做到极处,无有他奇,只是恰好;人品做到极处,无有他异,只是本然。”这句话告诉我们:文章写到了纯熟完美的最高境界时,其中的遣词造句并没有什么深奥玄妙之处,只不过是将自己的真情实感恰如其分地用文字表达出来罢了。当一个人的品德修养达到了真善美高度统一的崇高境界时,他的言谈举止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只不过是将自己纯真朴实的自然精神本质平白表露而已。
人生如同一座大舞台,每一个人都是演员,都在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自然也就有正面人物和反面角色之分,同时也会存在真真假假、虚虚实实之别。一个人可以扮演多种角色,但却无法具备多个灵魂,否则“灵”与“肉”的搏斗时刻在进行,人活得岂不是太累了。
“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定从烈火中锻来;思立掀天揭地的事功,须向薄冰上履过。”这三十二个字就是《菜根谭》的开场白。作者洪应明先生在书里阐明“性定菜根香”的真义,因为万味皆由根处发,“厚培其根,其味乃厚”。
这本书里阐述了为人应世、淡泊从容、修身养性、怡情适性、功业成败、返璞归真几方面内容。融合了儒家的中庸、道家的无为,从而形成了一套独特的为人处世方式。表现了古人对人生、人际、人性的见解。非常值得一读,我确信读过之后一定会为你打开一个不一样的世界。
读《菜根谭》读的是心境,当你心浮气躁时,他像禅宗一样,叫人心绪平和;当你遇到困难时,他教你乘风破浪勇往直前;你放弃时,他教你坚韧。这本书不仅是老师,更是知己!
谭思想观后感 篇4
如果你没有读过《菜根谭》这本书,那一定也读过书中收录的名句,这是明代道人洪应明编著的一本关于人生、处世、和修养的语录集。读起了会感觉到有些怪异,这种体裁像语录,又像随笔,像是对人们的训诫,又要是一种善意的提醒。总之,我们不需要在意菜根谭的文体,只需要解读这些富有哲理和内涵的名句即可,会从中受益良多,让自己在修身养性方面变得更加有见地,提升人生境界。
作者写道:“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
名句解读:这句话读起来非常爽口,既押韵,又充满了人生哲理,我们的'人生充满了荆棘,面对这些挫折,我们应该平静的看待,不为所困扰,努力战胜困难便可;而人生也有很多喜悦和收获,当你站在高点的时候,也不要忘了福祸相依,不要为了这些而自鸣得意,也要有忧患意识。
作者又写道:“交友须带三分侠气,做人要存一点素心。”
名句解读:人是社会性动物,一定要有朋友的,但交友是一件需要慎重的事情,不能什么样的朋友都交,而需要带着几分侠气,有选择的交往;而为人处事要心存善良,在保护自己的同时,对他人也要有怜悯和感恩之心。
当我读到“觉人之诈,不形于言;受人之侮,不动于色”时,顿时产生了共鸣,在我们的人生中,不可能事事如意,当我们发现别人的奸诈心思时,应该暗地里防范,而不是揭露出来,让奸邪之人有了准备。受到他人的侮辱,要不行于色,不要显露出来,而是应该结化解和提升自己的修养和能力!
菜根谭里面的名句很多,值得我们认真解读和思考,会得到很多心得。又譬如“蛾扑火,火焦蛾,莫谓祸生无本;果种花,花结果,须知福至有因。”这句话让我得到的启发是:世间万事万物的演变和发展都是存在因果关系的,正如佛家所言“善恶之报,如影随形”,因此,我们在生活中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因为你种下的一切因,将来都会产生相应的果!
人生漫长,快乐和挫折并存,因此我们需要提升自己的修养,从菜根谭中获得智慧!
谭思想观后感 篇5
今天我们举行了心理教育技能培训,所谓心理学又是什么呢?
心理学就是生理情理和道理的总和,之间的联系敏感而细腻,闭上眼睛,每个人的心理都是共同的,而这是心理学的理论基础和前提,你只要细心体验自己,你就会体验别人,体验所有的人,就会说出别人的心理,找出别心理动机的根源
从而为别人解决心理问题。
从今天的培训中想到···
1、放松自己就是精神放松和身体放松,使人心平气和,冷静自然。所谓平常心是道吗。这是佛家修心平气之道。心理学把它放在首位实为科学之所在。
2、认识自己就是自识本性。所谓心静而净如镜中之境吗,意味自显本性吗,自识本源吗。
3、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意味胸有成竹,诸葛云: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圣人觉悟者曰:天上地下唯我独尊。可以看出自信的程度了。
4、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知者总是发现自己的不足,不断的思过改之也从不隐瞒自己的缺陷,因而不耻下问,谓之“学”,因为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脱离和改变自己的低级。所谓人往高处走,水往地处流吗,从而使自己变的'越来越聪明,越来越有智慧。
我认为现代人的生存压力越来越大,人们的心理压力也越来越重,这些无形压力使得人们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而人的心理健康与否对人的整体生活状况有着重要影响。
1、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
联合国卫生组织认为:健康不但指没有身体疾患,而且指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心理健康是一个人身心健康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之一。有关研究证明,人的生理与心理的关系非常密切。某种生理变化或疾病对人的心理活动有着明显的影响,健康的心理对人的身体健康的良好作用是药物所不能代替的,而不健康的心理对身体健康的危害不亚于病菌。确实,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是一个整体,不能分割开来,心理健康能促进生理健康。
2、和谐的人际关系
很多人人际关系糟糕透顶,都源于他们存在人格缺陷和病态心理,这不但使他们自身不快乐,也会造成社会不和谐。而人格完美、心理健康的人,他们不但人际关系和谐,而且还会带来事业的进步和成功。由此可见,从社会关系方面来看,心理健康的意义十分重要。
3、完善个人事业
心理健康的意义还体现在工作和事业上。一切的成就,一切的财富,都源于一个健康的心理。很多人在问鼎成功之时,由于精神压力过大和心理不健康,最后精神崩溃或自杀而死,空留世人无尽遗憾。也有很多成年人,由于心理不健康,使他们没心思工作,即使工作,效率也极低。
开拓事业,人的非智力因素非常重要,如人格魅力、意志力、情绪控制力、沟通能力等等。心理不健康的人,这些非智力能力都会有所削弱,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有严重心理问题者,大都一辈子一事无成。
4、提高生命质量
现代人普遍承受着比往日更为沉重的压力,由于没有注意到心理健康的意义,一些有心理问题的人们没有选择及时进行心理治疗,而是选择更为极端的方式来减轻压力的痛苦,比如自杀。据了解,自杀者绝大多数心理不健康,由此可见,关注心理健康就是关注生命,保持心理健康能够极大地提高生命质量。
谭思想观后感 篇6
于孔兼序曰:谭以菜根名,固自清苦历练中来,亦自栽培灌溉里得,其颠顿风波,备尝险阻可想矣。主席读《菜根谭》时也曾说:嚼得菜根者百事可做。《菜根谭》乃洪应明集释、道、儒之大成,其有独善其身的儒家思想,又有清静无为、四大皆空的佛、道思想,更有进取追求而又无可奈的矛盾,品读时使人锐意进取却不失中正平和。
现今的社会,太多的浮躁,太多的不确定性,当然,繁华世界,也就注定了有很多的人在此间留恋,迷失。投机者有之,苟且者有之。相对于学校读书使的豪情万丈,天生我材必有用;现如今因社会的大染缸泡染,相对于随波逐流者,独守己身实乃更显珍贵。己之情欲不可纵,当用逆之之法以制之,其道只在一个忍字;人之情欲不可拂,当用顺之之法以调之,其道只在一恕字。今人皆恕以适己而忍以制人,毋乃不可乎?此乃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相对于各年龄段人群来说,80年代出生的人实在苦。小学教育,教育费附加;尝读初中,小学义务教育当道;及至高中,初中也纳入义务教育范畴;大学毕业,刚遇经济萧条,房屋价格飙升似火箭。有些人戏言:读书读不起,买房买不起,到死连个墓地也买不起。在这个让人发疯压抑的年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难处。寒窗苦读,只为紧守内心的那一份执着。所谓少年的人,不患其不奋迅,常患奋迅而成卤莽,故当抑其躁心;老成的人,不患其不持重,常患以持重而成退缩,故当振其惰气。80后正值当年,压力乃其动力,所以,我们不缺少努力奋进的决心,奈何奋迅之余因浮躁之心而成卤莽之辈比比皆是。群处守己,独处守心。守住自己的那份净土,为内心的那份宁静而锐意进取。所谓:我苦,故我在;我思,故我在。
仰头大声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作为航道局一位职工,奔波劳碌,居无定所是大部分人的常态。独居在外,酸苦自知。为了我们航道局这条大船的迎风破浪,我们大多数人都毫无怨言,兢兢业业。君不见,中东片区我们开疆拓土,奋战沙场;君不见,非洲艰苦地带我们开天辟地,任劳任怨;君不见,在大中国片区港口事业蓬勃发展的今天,我们精卫填海为祖国锦上添花而豪情万丈!奈何,得了天下,负了却是盼望过年时节能够一见的他们!一个朋友在海南因工作繁忙而无归家过节时写到:鹿城元宵吃浮元子,粒粒团圆。异乡上元盼相聚日,阵阵心酸。我看了不禁潸然泪下。为了生活,我们选择了远方,选择是痛苦的',有得必有失。因为只有选择了远方,你才能有一个安身立命之所,有一个无后顾之忧的大后方。所以既然选择了远方,伙伴们,就不要停下你们那继续前行的脚步,努力奋进吧。幸福的生活,在远方!美丽的花朵绽开时总是让人炫目不已,但很多人却忽略了它在泥土中挣扎的坚持。所谓:不经一番寒彻骨,哪有梅花扑鼻香?
世事如棋局,不着著的才是高手;人生如瓦盆,打破了方见真空。一场闲富贵,狠狠争来,虽得还是失;百岁好光阴,忙忙过了,纵寿亦为夭。
诸位,在前路迷茫之时,心累了,就歇歇吧,读读《菜根谭》吧,它将是你们的心灵鸡汤,指导你们在迷茫之余休整片刻,蓄力前进!
谭思想观后感 篇7
星期六上午,我观看了于丹老师的讲座——《中小学感恩教育》,深受启发。
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于丹老师讲的那个故事:一个小男孩每天在一棵苹果树下天真的玩耍,摘果子、揪树叶、爬树干,有的时候发脾气还在树上乱刻乱画,但是大树从来都不生气,当孩子长成少年时,他突然不来了,当他再次出现在大树面前时,已是愁容满面,原来他的同学都拿着学费上很好的学校,买很多新玩具,而他却问大树能否给他,大树让他把它所有的果子都摘了卖掉,交了学费,买了新玩具,以后这个孩子每年都来摘果子,孩子长大了,树也老了,孩子还是不高兴,因为他的同学全都成了家,他连盖房子的钱都没有,大树又让他把树枝砍了,盖了一栋房子,娶了新娘。很明显这个孩子既没有孝心,又没有爱心,更不要说自立、自强了。
其实,我平时做的也不好,每次去吃肯德基,都是爸爸妈妈面带笑容的坐在那里看着我吃,自己从来都没舍得买一个尝尝。每换一个季节,爸爸妈妈都没买新衣服,可我至少要买两套。平时妈妈总是问我吃饱了吗,穿暖了没有,而这些话我从来没有问过爸爸妈妈。另外我觉得现在我们确实知心朋友很少,在家上网、打游戏的超过一半。其实我们应该多出去走走,了解一下大自然,多结识一些新朋友。而且我们从小就应该多方面发展,相信自己的能力,并且树立远大的理想,为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奋斗。
通过于丹老师的讲解,我们应该学会感恩,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具有孝心、爱心,并且能够自立、自信、自强的好孩子。
谭思想观后感 篇8
培根说,历史使人明智,诗歌使人智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道德使人高尚,逻辑修辞使人善辩。而明代还初道人洪应明所著的《菜根谭》则是一部不啻于集历史与道德、诗歌和哲理、时代精神和民族文化于一身的一本书籍。
说来惭愧,最初看到这本书的书名时,还以为是与做菜有关的,后来大学挚友在临别毕业时赠予我此书,可能当时太年轻,囫囵吞枣、草草翻阅后未觉深意,书,便被放在了书架最底层。如今,有了些许社会经验后,偶然翻阅,方能稍加理解其中含义,理解挚友的良苦用心。
书中阐述了为人处事、淡泊从容、修身养性、怡情适性、功业成败、返璞归真几方面内容。融合了儒家的中庸、道家的无为,形成了一套独特的为人处世方式,表现了古人对人生、人际、人性的见解,可谓字字珠玑。
在物欲横流、人心浮躁的现代社会,我们同样需要甚至更加需要《菜根谭》这样的清流来洗涤我们的精神,浸润我们的心灵,滋养我们的三观。
《菜根谭》说,人生的福祸苦乐,一念之差而已:人生福祸境区,皆念想造成。古释氏云:“利欲炽然即是火坑,贪受沉溺便为苦海;一贪清净烈焰成池,一念惊觉船登彼。念头稍异,境界顿殊,可不慎哉。这话和“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有异曲同工之妙。人生的幸福与苦恼全是由自己的观念所造成的,人生苦乐转化,全凭心定。我们在人生路上,会不断的'获得,不断的失去,而在得失之间我们无法衡量它们的价值,我们无法衡量哪个是好,哪个是不好。衡量的标准又是什么?金钱?权势?健康?快乐?这些也只是分子,还有个分母——欲望。名利的欲望太强烈,无异于使自己跳入火坑;贪婪之心太强烈,就等于使自己沉入苦海。我们想要的东西越来越多,我们的欲望之火越来越旺,而唯有清静之心,才能化解。所以一念之差,千差万别。
那么如何保持我们的清静之心呢?我们同样能从《菜根谭》中找到独特的答案——抱朴守拙,涉世之道。“涉世浅,点杂亦浅;历事深,机械迹深。故君子与其练达,不若朴鲁;与其曲谨,不若疏狂。”我们的成长必将进入一个更加复杂的社会,体悟人情的冷暖,而社会是一个大染缸,越经历世事,城府越深,真诚越少,处事越圆滑,尔虞我诈防不胜防。我们该如何自处?——守住初心。去注重抱朴守拙的忠厚作风,去豁达一些,保持纯真的本性。只有在纷繁芜杂的社会中保持最本真的自我本心,守住原本的纯真,才能在人来人往潮起潮落中岿然不动,才能出走社会多年,归来仍是当年少年模样。知世故而不世故,才是最善良的成熟,留有清静之心,笑看花开花落。
我喜欢《菜根谭》,因为它是一本历世阅人的书,更是一本答案之书——你所有的迷茫不解,都能在这本书中找到答案。更是一本智慧之书,嚼得菜根,百事可做。
谭思想观后感 篇9
关于这部书,有句非常有名的话叫做:“咬得菜根,百事可做。”你既可以理解为,只要肯吃苦,这世上没有做不到的事情。也可以理解为,看过这部《菜根谭》,做任何事情都有所裨益。总之,这本书字字珠玑,讲透了中国传统修身养性、为人处世的方法。
“觉人之诈,不形于言;受人之侮,不动于色。”,有儒家的智慧;“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有道家的仙风;“世态有炎凉,而我无嗔喜;世味有浓淡,而我无欣厌。”,也有佛家的慈悲。而在读到了这么多的道理之后,我们也应该明白,锤炼自我是一件很苦的事儿,然有可能也是让人生柳暗花明的转机。
读了《菜根谭》,让我从中得到了许多的启迪。作为一个教师,不但要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精神,而且更加要立足自我的工作岗位“先学生之忧而忧,后学生之乐而乐”的工作热忱;不但要有“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不怨天、不尤人”的心态,更加要有“以修身自强”、“修辞立其诚”、“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的品格,作为一个平平凡凡的人要想不落后于这个时代,不但要有居安思危、防微杜渐的想法,而且要“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来不断为自我充电、加油。
